首页 > 科技视野

未来十年能攻克的疾病

时间:2017-09-05 18:10:34

未来十年能攻克的疾病

导语:看不见的疾病,看得见死亡!人类长期以来就在跟疾病斗争!随着医疗生平的提升,医学家预计未来十年能攻克的疾病包括癌症!据悉,在过去的50年里,癌症的存活率已经得到明显的提升,从上世纪70年代的24%增长到现在的50%左右。但是其中一些癌症种类仍然非常难以治疗,比如说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只有1%,而有5%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后10年仍然存活。

未来十年能攻克的疾病

医学界新的冲锋致力于在今后十年研制出新产品。全球医疗专家正在努力研制各类疫苗,目前的实验结果显示它们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

1.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预防。西班牙阿拉克隆实验室研制出一套阿尔茨海默氏症诊断和预防的治疗方法,可在该神经退化疾病显示出症状之前通过血液检查早做诊断。通过血液分析测试存在于海马区和大脑皮层中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后者是导致大脑认知功能逐渐衰退的原因之一。

一旦阿尔茨海默氏症在早期得到诊断,疫苗就可以刺激病人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消除多余的β-淀粉样蛋白。这套治疗方法已经通过了动物试验,将于本月开始人体第一阶段的试验,可能会在2016年或2017年投入使用。

2.消除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表现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它的出现与遗传、种族、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

瑞士塞托斯生物技术实验室正在研制一种调节血流对血管内壁压的疫苗。实验疫苗旨在促使产生血管紧张素Ⅱ的抗体,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令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的肽。抗体应该能减少这类肽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工作人员表示,疫苗研制工作于2005年开始,现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预计可在5年内面世。

3.全能抗流感疫苗。仅在美国,流感每年都会造成7 1 0亿至16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很高,制药厂需要为每一次流行的病毒研制新的疫苗。现在英国科学家刚刚研制成功一种新产品,可以对抗所有已知流感病毒。

迄今所使用的流感治疗方法都是针对病毒外部的蛋白质发生作用,而牛津大学科学家研制的这种新疫苗与此不同,它旨在攻击病毒内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大多数病毒中性质相似,而且变异的可能性较小。在首次进行的人体试验中,注射某种流感病毒后,之前接受疫苗注射一组的大部分人最终没有患病。

4.乳腺癌的预防有可能实现。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免疫学专家文森特·图伊在乳腺癌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已知肿瘤刚刚形成但无法诊断之时会释放一种叫做α-乳清蛋白的蛋白质,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也会产生同一种蛋白。但图伊发现,如果破坏这种蛋白,就可以消灭恶性细胞。

图伊现正全力研制能够预防乳腺癌的疫苗,“它就像一位警察,时刻警惕这种蛋白质的出现以及可能引发的肿瘤”。当然疫苗的副作用之一是无法哺乳,但是已知94%的乳腺癌是在40岁以后发生的。

5.别担心,很快就可以戒烟了。烟瘾是现代恶性疾病之一,目前戒烟的治疗方法五花八门,但效果都不明显。因此美国科学家希望能研制出一种戒烟疫苗,获得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通过,在2012年下半年投入生产,现在这个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专家认为,烟瘾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尼古丁分子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在那里与尼古丁受体结合,释放能够产生快感的多巴胺。而这个疫苗将在尼古丁还停留在血液中时产生与尼古丁分子结合的抗体,形成无法通过血脑屏障的大结合物。由于尼古丁无法到达大脑中,也就不能产生抽烟的快感。

未来十年能攻克的疾病

科学家称:未来五到十年能攻克癌症难题

在世界癌症日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项目的前负责人Karol Sikora教授称,遗传学研究的进步意味着医生们很快就能够有针对性的为个体癌症患者开出处方药物。

在过去的50年里,癌症的存活率已经得到明显的提升,从上世纪70年代的24%增长到现在的50%左右。但是其中一些癌症种类仍然非常难以治疗,比如说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只有1%,而有5%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后10年仍然存活。

他声称:"在上世纪70年代,睾丸癌的存活率高达98%,因此本质上来说这种疾病已经得到治愈。我认为一旦我们能够了解基因组的数据,我们就能够实现突破。"据英国癌症研究中心2010年到2011年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研究数据,睾丸癌拥有最高的10年存活率,其次为恶性黑色素瘤(89%)和前列腺癌(84%)。

就10年存活率而言,乳腺癌患者可达到78%,霍奇金淋巴癌患者和子宫癌患者的这一数字分别为80%和77%。最低的10年存活率为胰腺癌(只有1%),其次为肺癌(5%)和食道癌(12%)。

虽然一些癌症的治疗已经获得进步,但是仍然有些癌症非常顽固。比如说脑肿瘤的10年存活率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6%提升到14%。而在同一时间段内,食道癌的10年存活率从4%提升到12%。然而肺癌的存活率仅从3%增长到5%,而胰腺癌的存活率并未发生变化。

但是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寻找治愈其它癌症患者的方法,比如说胰腺癌、肺癌、食道癌和脑肿瘤。这也是研究人员在这些领域推行研究的原因,研究人员也希望在未来治愈更多的患者。

未来十年能攻克的疾病

如今,人类正被前所未有的众多病症所折磨,而这种情况在未来恐怕也将持续下去。虽说没法预测具体有哪些病原体会在未来成为隐患,但根据目前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还是能猜测一下未来可能出现哪些疾病,本文就设想了10种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

生物恐怖主义以及生物黑客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测的新问题,比如说恶意散布生物工程改造病毒,或者入侵别人的大脑。不过,这些并不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将只在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考虑那些由此带来的我们难以应对的健康问题。

1. 虚拟现实成瘾症

在科幻剧《星际迷航:下一代》某集中,一位角色无可救药的迷恋上了全息甲板(holodeck)所提供的虚拟体验。考虑到此人现实中苦闷的生活,这也算是情有可原。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将展现给我们一个比真实生活更引人入胜,也更易于掌控的环境。

一旦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技术投入市场,人们就会越来越难以面对现实。而且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使我们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或同事进行“真实的”互动交际,加上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都基于虚拟现实,这就使虚拟现实技术无论在心理还是技术上,都更难被从生活中分离出去。所以脱离虚拟现实环境后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一个常见而又严重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虚拟现实成瘾的先兆——网络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另外,已经有心理学家开始治疗过度使用谷歌眼镜导致的网络成瘾患者了。

2. 解离性现实障碍

这是由上一条引发的连带问题——虚拟现实变得如此真实,以至于人类最终将无法区分虚拟与现实。

患有这种障碍的人,会不停地质疑眼前的一切究竟就是现实世界,抑或只是一个精妙的复制品。(有趣的是,随着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种区分也将变得不再重要。)

3. 身份认同焦虑

也许听起来很荒诞,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难以确切地知道,我们是谁——甚至,我们究竟是什么。

我们越来越多地将大脑的认知过程转移到互联网上。我们的人工智能助手将代表我们,去处理我们交付给它们的繁杂工作——也就是说它们“代理”了我们的身份。这些在云端的替身会学习我们的行为方式,像我们一样处事。最终,无论是通过软件或硬件上传的方式,我们都会进入到网络空间,导致潜在的身份认同危机。辨别网络空间中到底哪部分是我们,哪部分是程序,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当一个人在网上有着多重身份,而其中一些身份又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过着完整而充实的生活时。最终,我们将迷失在网络空间中,失去个体的存在,对自我身份产生一种病态的混乱。

4. 冷冻后社会统合失调

想象一下在数百甚至数千年后,你从冰冻状态醒来,并不得不试着融入那个鬼知道什么样的社会。

根据你结束休眠的方式,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子人;也可能,你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实体,成了超级计算机模拟环境中的虚拟人。

无论哪种,都绝不会是什么愉悦的体验。你既不认识任何人,也闹不清自己到底有什么超能力,更对自己所处的新社会、新技术和新文化毫无头绪。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喜欢这个新生活,这也算是某种“未来冲击”(future shock,类比于文化冲击)。为了帮你适应新生活,你的救命恩人大概会直接把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信息,一股脑地直接上传到你的脑袋里,也有可能把你送到某个“重返社会”互助小组里。

5. 机械移植体败血症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机械移植物在植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某些移植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或者免疫反应,而根据植入方式的不同,抑制物与周围组织之间也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比如感染、炎症以及疼痛。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身体功能,或导致排异反应。此外,这些移植物也有可能腐烂或降解,产生致命的中毒反应和多种感染。

6. 纳米中毒性休克

纳米技术有着从各方面颠覆人类生活环境的潜力——无论结果是好是坏。而当下就已经有科学家在担心,纳米材料及设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关于纳米材料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目前也有大量争论。

由于此技术所涉及的材料都是分子级的,所以可以想见,这些小颗粒物将会在环境中发生生物富集。最终,人类会接触到这些纳米污染物,并出现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细胞及DNA损伤。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专门设计用于进入人体的纳米设备也可能会导致严重问题,比如设计不佳的纳米机器人可能会把药物投放到错误的区域,或者以奇怪的方式在人体内自毁。而一旦它们失控,就可能对人体器官产生损伤;或者,它们会开始玩命地自我复制,最终在人体内引发一场灰雾(Grey Goo)灾难。而且,基于纳米技术的机械移植体,同样可能引发上一条中提及的过敏反应等问题。

(译者注:灰雾,又称作全球生态吞噬。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能自我复制的机器的概念,之后纳米技术工程师埃里克·德莱勒斯据此创造出“生态吞噬”概念,假想可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将接触到的一切有机物转换为自身,导致地球最终变成一个纳米机器人覆盖的灰球。)

7. 超智能引发的精神失常

我们执迷于智能,所以很有可能,我们会使用大量生物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聪明药以及机械移植体,来强化我们的认知能力。

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化对智力的定义非常狭隘——智商就是智能,或者如理论神经生物学家马克·钱吉齐(Mark Changizi)所说的,“用来下象棋和做脑筋急转弯”的智能。问题是,超常的认知能力可能会让人不适。人类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特点,恐怕无法应对如此浩瀚的智能。如果你真的打算这样强化自己的大脑,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反社会行为,以及彻底的精神错乱。包括数据真理妄想(Apophenia)、癫痫、信息过载、焦虑、存在感危机、自大狂以及与世界脱节等。

(译者注:数据真理妄想,是人倾向于在无意义的东西中发现特殊的规律或图案。例如数学家约翰·纳什就经常会在一堆无序的数字中近乎偏执的寻找某种固定模式。)

8. 机器人恐惧症

在未来,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恐怕会发展出对机器人的非理性的、极端的恐惧。这种心理障碍会模糊真正的恐惧和单纯的偏见之间的界线,特别是随着机器人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中,做着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像人类。

9. 自我刺激成瘾症

性爱芯片即将成真——随时随地,想爽就爽。听上去似乎很靠谱,可惜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没这个意志力去控制对它的滥用。

早在2008年时科学家就发现,可以利用植入芯片向大鼠大脑中的愉悦中心——额眶叶皮层发出微小的刺激。然后科学家把开关交给大鼠,结果发现它能活生生把自己开心到饿死。而另一个沉迷于刺激自己丘脑的女人则证明,自我刺激可以迅速成为一种惯性。可以想见,一旦性爱芯片流行起来,它一定会登上未来某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译者注:电刺激丘脑,指在丘脑的前部,中央核,海马体等部位,按需埋入电极进行电刺激治疗部分顽固疼痛,癫痫和帕金森等的方法。由于丘脑也负责多种多肽类神经激素的释放,包括多种涉及性和爱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因此这种方法偶尔也会引发爱情的满足感和性兴奋。)

10. 流行性寿命延长导致的倦怠症

一旦我们征服衰老,有些人可能会对无限的寿命感到无聊。不过我对此表示怀疑,我觉得更有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存在本身的一种情绪——对生命本身感到疲惫不堪,以及由此产生的厌倦感。

相关文章
地外文明的最新证据
地外文明的最新证据

导语:科技,太空,星球,都是吸人眼球关注的焦点!议论纷纷的地外文明存在吗?霍金又....

wr104恒星毁灭时间
wr104恒星毁灭时间

导语:在浩瀚的宇宙有一颗命名为wr104恒星,专家表示随时可能变成超新星发生爆....

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
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

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导语:修路建桥盖房子都离开它老挖机!挖掘机是我们生活中....

2019年十大最良心大型单机手游
2019年十大最良心大型单机手游

今年有很多单机手游发布,给热爱游戏党的人带来了福音,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这些....

中华草龟能长多大图片
中华草龟能长多大图片

中华草龟能长多大图片导语:我们都听说过千年王八万年龟!可是乌龟真的能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