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焦点

伏羲女娲为什么是蛇身

时间:2017-08-04 09:38:48

伏羲女娲为什么是蛇身

导语:神秘的上古文化,古老的远古神话,作为创世神话里的伏羲女娲长久以来都是人类最崇敬的上神。可是伏羲女娲为什么是蛇身呢?在中国创世神话里,蛇族是上古神族之一,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繁衍人类的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我们自称“龙的传人”,其实未尝不可说是“蛇的子孙”。这里的女娲被赋予了蛇的身躯,不仅是神话的神秘性,还因为蛇本身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是永恒生命的象征。

伏羲女娲为什么是蛇身

在中国创世神话里,蛇族是上古神族之一,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繁衍人类的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国人崇拜的龙实际上也是蛇的衍化和美化,我们自称“龙的传人”,其实未尝不可说是“蛇的子孙”。而在西方,早在大约公元前六千年至公元前一千六百年间,一种自然宗教——米诺斯宗教在位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达到高潮。其推崇两类神祗——家庭女神和自然女神,而前者的标志就是一条长蛇。古希腊神话还描绘到,智慧女神与胜利女神都是手拿着画有蛇图案的盾牌,复仇女神的头发则本身就像一条条的蛇,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则拄着一根长蛇盘绕的拐杖,等等。显然在这里,蛇被当时的人们作为了一种炫耀自己、威慑敌人的标志和象征物了。

其实古人崇拜蛇很简单,一是因为蛇繁殖能力很强,古代对于女性的繁殖能力是十分推崇的,因此古人对蛇崇敬;二是对因为古代生活环境很恶劣,人们对于蛇的能力的恐惧。蛇没有四肢,却能自由爬行,而且不论是水肿还是陆地,都能生存;蛇同时还具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每年春天,冬眠的蛇开始复苏,并且蜕皮再生,让受自然力胁迫、生存条件极为艰苦的原始人对蛇产生了极大的崇敬。同时,蛇又是有毒的,常常对人们发动袭击,给人们带来伤害甚至失去生命。因此,一种对蛇的惧怕也在原始人类中滋生。于是,原始人类便把蛇作为图腾加以崇拜,并且认为这样蛇便不会伤害自己反而还回保护自己。

其实就是对于蛇的繁殖生育能力的崇拜以及蛇图腾的崇拜。将蛇和女娲这个女性形象结合。女娲做为中国神话史上最为人歌功颂德的女神,她的主要功绩就在于造人和补天。而作为女神的这一性别神祗,女娲的生殖能力是被特别所赋予的功能。《山海经 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这里的女娲被赋予了蛇的身躯,不仅是神话的神秘性,还因为蛇本身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是永恒生命的象征

伏羲:《诗含神雾》、《孝经钩命诀》等典籍将伏羲说成是雷神的儿子,是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大迹”而孕生的。于是可以这样推理: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也就是龙神的儿子,龙神的儿子当然是龙。

女娲:王逸在为《楚辞·天问》中“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一句作注时讲“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亦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还有,《帝王世纪》讲女娲氏“蛇身人首”,《列子·黄帝篇》言女娲氏蛇身人面,曹植《女娲画赞》云伏羲女娲“人首蛇形”,等等。蛇是龙的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集合对象。从形象上讲,蛇将自己悠长蜿转的身躯、神秘多变的色彩贡献给了龙;从内涵上讲,蛇将蜕变更新、生生不已的“生命意识”贡献给了龙。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蛇可以变成龙,龙也可以化为蛇。那么,说女娲“蛇身”、“蛇躯”、“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躯”、“龙形”。因此,学者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意义在于人神互动,相得益彰。伏羲女娲因称龙、比龙而神性大增,龙因被伏羲女娲所比称而具有人的气息,进而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华夏人的祖先崇拜。同时,伏羲是龙,女娲也是龙。两龙成亲,造就和繁衍了古老的东方民族。人祖即龙祖,祖先为龙,子孙后代不是“龙的传人”

伏羲女娲为什么是蛇身

历史上的伏羲女娲:太皓伏羲氏和女娲,传说是雷神和人间极乐国王的女儿所生.人间极乐国大概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部落,部落的首领是一个女儿.那是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人们群居在山洞里或巢居在树上,过着群婚的生活.部落的女首领都是推举产生,被推举出来的女子可不是凭她貌美,而是凭年轻力壮.极乐国的女首领就是这样推选出来的,她一餐要吃九只烤鹌鹑和五只烧野兔的大腿儿[被后世演变为帝王的九五之尊].翻山越岭行走如飞,搬起一块巨石就能把大貔(音:皮)砸得脑浆迸流。

极乐国女首领生了许多儿女,生儿育女也是女首领的特权,在一个部落中,女首领当然的要比其她女人较多地占有或吸引男性.女首领年纪大了,照规矩要推举出新的首领.女首领的女儿女娲和乃母一样雌风凛凛,光彩照人,被推举成新的首领.

女娲当上了极乐国的女首领,带领部族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女娲发明了窖猎,就是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挖下陷阱,上面设好伪装,猎获了大批的活物,一时吃不完,就训养起来,有牛马猪羊鸡鸭鹅狗,这就是最原始的畜牧业.人们衣皮食肉,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开始了平安的生活.?

虽知好日子没过了多久,这里天塌了地陷了,隆隆的地壳裂开了,喷出了炽热的火舌,将周围的树木野草全部点燃,一时间,到处是嚎叫和哭喊,女娲的部族本来巢居在树上,火山爆发时又是在夜半,几乎全部烧死,逃出来的人太少太少了.

女娲从梦中惊醒,她睁眼一看,天空摇摇欲坠,露出可怕的黑洞,狂虐的暴雨倾泻下来,大地一片汪洋,她察看天空,发现支撑天空的四根天拄,日久糟朽了,所以天似乎要塌陷.她冲入海中,擒来巨鳖,斩下四腿,撑住天空.她拣来五色石块,烧制五色石浆,修补天空.女娲又杀死泛滥洪水的黑龙,堵住冒水的地缝.天地是平稳下来了,可居住的地方森林大火还在燃烧.

女娲带领着幸免于难的部众向安全的地方转移.从黄河流域向济水方向逃蹿.第三天傍晚,女娲的部众们无饮无食,饥渴加上劳累,都倒在了地上,无法再前进一步了,尽管女娲又背又扛,左拉右拽,但也无能为力了,只有默默地等死.正在这时,突然来到面前一群牛马猪羊,赶着牲畜而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女娲的哥哥太皓伏羲,部族得救了,迤逦来到淮河北岸才落下脚.

部族所剩下的人太少了,需要尽快地繁衍人丁,女娲和伏羲兄妹商议欲结成夫妻,极乐国从此交给伏羲氏掌管.这也许就是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的开始.女娲就专心去做“造人”的工作了.传说中女娲“造人”是这样的:“女娲用黄泥和水,按自己的模样捏成泥人.她对着泥人吹气,泥人竟活啦!女娲兴奋之余,捏出许多泥人.他们得到始祖的气息,全都欢跳在女娲的周围.一个一个地造人太累了,女娲看到小泥人们又吵又嚷的,心中很烦,她抓起一条绳子,对准剩余的黄泥,一顿抽打.泥水四溅,落到地下,全都成了活人!他们围着女娲叫爹喊娘,女娲疲惫不堪,挥手让他们男女配对儿,自己去生活,生产劳动,繁衍子孙.”

太皓伏羲氏寿终后,他的子孙沿淮河北岸向东发展,转趋黄河下游,控制了济水流域一带.春秋时,建立了任(音:因)、宿(音;素)、须句(音:勾)、颛臾(音:专一)等四个小国,一共传了十五世.

伏羲女娲为什么是蛇身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800年~前200年之间,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觉醒期。在中国首先第一批觉醒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里的觉醒对于中华而言,实际上指的是个人意识的觉醒,而孔子之前的非觉醒期(夏商周)是集体意识,也就是巫意识。中学教科书说,孔子所在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里的礼乐是由祭祀文化发展过来,本质是指巫礼与巫乐。用于承载巫意识的礼乐都崩坏了,所以才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个人意识觉醒,才有了百家争鸣。

那么孔子之前的时代,巫到底是什么,巫文化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新石器时代(大约一万年前开始),人类渐渐从狩猎、采集转向从畜牧、农业中获取生存资料。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人类部落被长期固定在一个地区进行耕作,人的迁徙和适应能力降低。虽然生产资料的充实导致人口增多,但是有证据表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患疾病的风险与死亡率却大幅上升,人类发展农业其实是掉入了一个无法爬出来的陷阱(参见《人类简史》)。

与狩猎采集者强适应力所不同的是,农业作物需要人类长时间的小心培育,因此对天气及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极强。不可预测的上天,施降不可预测的风暴、洪水、地震、火山,带来黑暗和死亡,将辛苦耕种的作物毁于一旦。在农业社会发展的初期,自然环境的变幻使新石器人类始终处于一种绝望的恐惧中,人类迫切希望有一个人能与天神沟通,听懂天神的旨意,甚至能够安抚天神。这时,出现了一个人,此人善于观察天文,预测天气,人类把他看作神的代言人,先知,他掌握着一个部落的生存命脉,赢得了全族人的崇拜。这个人就是巫师(萨满)。

所以最早的巫师很可能是一个天文学家。而巫文化的本质,是人类向农业社会过渡时,人对自然的无限恐惧下的微小希望。

甲骨文里的“巫”

第一个巫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工字,中间有一个交叉,工字的意思是精巧的器具,交叉表示拿住,巫就是指拿着精巧的法器祈祷的人。第二个巫字是巫师祈祷的样子,是天极神的形象,如下

西周青铜器天极神形象

巫师通过祭祀来沟通天神、取悦天神。为了取悦天神,巫师把牲畜甚至人类作为祭品贡献给天神,这些祭品叫作“牺牲”。为了沟通天神,人类最早使用了致幻的植物,通过燃烧或者碾磨服用这些植物,产生幻觉刺激,于是不由自主的发出癫狂的声音,绕着篝火舞蹈而不知疲倦。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

人类最早的信仰、全世界最早的宗教就是萨满,是巫。这种信仰源于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和崇拜。那么仅对于生存在东亚的古代中国来说,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人们祭祀的天神到底是什么神?

在《楚辞》中,屈原根据民间祭祀的乐歌,加工编撰出了《九歌》。在《九歌》中提到民间祭祀的神的名字叫:东皇太一。据东汉王逸注:“太一,星名 ,天之尊神。祠在楚东 ,以配东帝,故云东皇。”可知称为“东皇”只是因为“祠在楚东”, 重点在于“太一”二字。

《易纬·乾凿度》郑玄注云:“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

说明太一是北边的神。

《周礼》有注:“昊天上帝,又名太一。”

可知昊天上帝就是太一。但是昊天在神话中是中天的尊号。

这一下很多人弄不清了,既然昊天上帝就是太一,那为何太一是在北部的北辰之神,而昊天上帝却被称为中天之神呢?

众所周知,北极星的位置基本在地轴的延长线上,所以不论地球如何自转,在地球上看,北极星总是不动的,而其他的星辰则绕着北极星做圆周运动。从这一点看,所谓北辰之神的太一,极有可能是指北极星,之所以又称为中天之神,是因为所有的星辰绕着北极星转动,看起来似乎是所有星辰的中心。

古代星象里,北极星就是紫薇星,而紫薇星代表帝王星。这直接说明了北极星的中心地位。

《易经》有载: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日月为易,易有太极,意思是在日月循环交替中,有一个东西总是不变,就是太极。太极就是太一,也就是北极星,是一切万物的起点。后面几句后面再解释。

在新石器时代东亚人类的宇宙观中,世间万物的起点就是北极星,是太一神。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道生一”的“一”,也极可能就是太一,指北极星。

说到这里,先宕开一笔,说一个小故事。大儒朱熹有一个弟子叫蔡季通,学问很好,朱熹很尊重他,当他是朋友,不当作徒弟。因为蔡季通对图册认识很深,朱熹让他寻找河图、洛书,后来蔡季通入蜀地,真的拿回来两幅图。朱熹很高兴,把他刊载在自己的书《周易本义》上,如下:

但实际上,蔡季通在蜀地找到了三幅图,给了朱熹两张,自己留了一张秘不示人。直到元末明初,有个叫赵?1?9谦的人在《六书本义》上揭露出来,命名为天地自然河图。如下:

从这里看,朱熹得到的两张图,很有可能都是洛书。明初大学问家宋濂说:“新安罗端良(罗愿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为八卦,谓之河图。宋濂认为上面那张天地自然河图才是真正的河图。

那到底是不是呢,只能说很接近,再看一幅更古的图。

彝族传统图案

以上是彝族传下来的图案,苗族的很多衣服图案里也有这幅图,按照阿城的说法,汉族是文化异化最严重的一个民族,反倒是少数民族保留了最本源的东西。

这个图,看起来是一条蛇盘卧在黑色的背景上,实际上这并不是蛇,而是古人记录的天象图。中心点不是蛇眼,而是北极点,盘卧的“蛇身”是四象星辰围着北极点盘旋。只是因为酷似蛇的形象,所以才被异化为蛇传承下来。下图蟠龙纹盘的中心是一个菱形,表示北极星,一条龙绕着中心点盘旋,表示星辰围绕着北极星运转。之所以由蛇变成龙,是因为蛇行于地,龙行于天,龙更适宜表示天象。作为取悦天极神的礼器,要描述星辰运转,一定不能是地上的爬行动物,为了表现太一创造万物的思想,所以结合了很多动物的部分,异化成了龙的形象。

蟠龙纹盘

以上可知,河图的传承变化是:星辰绕北极星变化的旋转图→蛇盘旋图→为了对称加上另一个点的阴阳鱼图→如今的太极图

但是朱熹的图先入为主,所以主流上,河图洛书依然还是指朱熹的那两幅图。

古代神话说河图指的是黄河中浮出的龙马身上的图案。而实际上,河图里的“河”其实是银河的意思。孔子感叹,圣王不出,河图洛书不现世,说明河图代表银河天象这个理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就已经基本失传了,因为天象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并不需要龙马的出现。

人人都能看到天象,却只有伏羲从众星辰绕着北极星运转的天象里悟出了易理,并推演出八卦,从而推演世间万物的规律,经过后来人不断的推演和总结,形成了《易经》。

那么到现在为止,其实标题里的问题:女娲和伏羲为什么是人首蛇身就迎刃而解了。

女娲和伏羲,一男一女。正如彝族那张图的形象,是把星辰绕着北极星盘旋异化成了蛇的盘卧,而表示天象的天地自然河图(太极图)看起来就像是两条蛇的盘旋,表现的是对“太一”产生万物的崇拜,而不是什么生殖崇拜。

蛇只是星辰运化河图传承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美丽的误会。

太一产生万物,女娲和伏羲又是人类始祖。所以两者的形象在上古人的心中是统一的,而用北极星天象崇拜来描绘对女娲伏羲的崇拜,就是蛇盘旋的形象。

其实女娲和伏羲本身都不是蛇的形象,最早人、蛇是独立的,只是放在一个图像里,表示伏羲、女娲与天极神的关系。如下图:

重庆璧山县蛮洞坡崖墓出土

但到了下图,以及后来的形象中,蛇与人的形象融为了一体,成了蛇首人身。这也是一种形象的异化。

四川合江张家沟二号汉墓画

另有一个表明伏羲和女娲是北极神在人间的代表的有力的证明是,伏羲和女娲共同生育的四个孩子。长沙楚帛书载:“长曰青干,二曰朱四单,三曰白大橪,四曰□墨干(□缺失)。很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孩子都有颜色标注,长子为青,老二为朱(红),老三为白,老四为墨(玄、黑),正好顺时针,对应了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四象。

所以是伏羲、女娲交媾生出了四象。

从这个逻辑来看,易经里“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的本源翻译是:

日月中有北极神,北极神生育了女娲和伏羲(阴阳两仪),女娲和伏羲生了四象,从四象星宿推演出了八个代表天地万物元素的卦象,从这八个卦象可知自然规律,定人事吉凶。

所以唐代司马贞在《补史纪·三皇本记》中讲:“太皞庖羲氏,风姓。”太皞即太昊,把太昊上帝和伏羲合在一起,将伏羲看作代表北极星的天极神的后裔,这也算是歪打正着。

但是注意看那幅汉墓画,女娲和伏羲手上各持了一样物品,女娲持规,伏羲持矩。规画圆,矩画方,这是天圆地方的意识。但为什么女娲是女的,却拿着画天的规,而伏羲是男的,反而拿着画地的矩呢?按照天男地女的观点,应该是反过来啊?

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误会。

在《礼记·礼运》中孔子说道:“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乾坤说成了坤乾,不是孔子口误,而是殷商的卦和西周的卦,卦序不同。殷商的卦,坤排在第一。

周武王打殷商,所列举的第一条大罪状是“牝鸡司晨”,意为雌鸡打鸣。以此痛斥殷商坤道大盛,妇人干政越俎代庖。所以这侧面说明,易经有三种,在殷朝的《归藏》易乃至更早的夏朝的《连山》易中,坤都是排在第一位,坤代表天,引领众卦。而到了周文王这里,他汲取了教训,将乾列为第一,讲究“天行健”,以乾为天,演化了《周易》。

那夏商所遵循的“坤为天”,根据在哪,原因又是什么呢?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负是背负的意思,“万物负阴而抱阳”,世间万物的背面都是阴,正面都是阳,如手背为阴,手心为阳,动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背部的天就是阴,面朝的大地则是阳。天阴地阳,也只有这样,才能“冲气以为和”,因为天上的阴气下沉,地面的阳气上升,这样天地才能交融。

这与周易中的天阳地阴是正好相反的。

所以后世称老子的《道德经》起源于周易,实际上,更可能是起源于更早的夏易或商易。

而一个更根本的社会学原因在于:伏羲生活的年代,很可能还是母系氏族,以坤为尊。

而夏、商虽然已经基本进入了父系氏族,但理念上还是继承了伏羲的“坤为天”,所以纣王爱妲己爱到那个地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夏商对女人是有崇拜的情节在里面的。

现在的保存上古时代的少数民族,彝族、瑶族,尤其是直接承接新石器时代的苗族,都还保有母系氏族的遗风。

所以伏羲生活的时代,很可能处于母系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代。伏羲是真实存在的人,作为能领悟规律的祭司,本应该享有一切荣耀。但由于是母系氏族,男性地位较为低下,所以给伏羲配了一个女娲的形象,并且代表真正的天极神。所以即便伏羲成为了大祭司,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他依然只能代表地,而母系氏族的精神图腾——女娲才能代表天,这也是“坤为天”真正的由来。

注:这是《洛书河图——文明造型的探源》一书的读书笔记,许多核心内容源于此书,我仅做了逻辑梳理和补充推演。

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

进入八年级你发现你的学习任务开始加重了,特别是八年纪下册会让不少同学感到....

美国历届总统名单
美国历届总统名单

美国历届总统名单导语:美国历届总统名单:第一任 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

王立群说史记全集
王立群说史记全集

听过于丹讲论语,今天小编带你听听王立群说史记。全集分享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

清代民窑瓷器图片大全
清代民窑瓷器图片大全

清朝已经灭亡一百多年了,不过清代的词瓷器却流传下来。精美的图案,完美的工艺....

最值得收藏的50本书
最值得收藏的50本书

导语:说到读书,我们肯定都喜欢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当然,我们看书其实有些书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