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焦点

战国名将排行榜前50名

时间:2017-09-10 19:01:29

战国名将排行榜前50名

导语:春秋战国,百家齐鸣,相互攻伐,战乱不断,从而诞生许多名将!以下是战国名将排行榜前50名:1.吴起2.孙膑3.李牧4.樗里疾5.匡章……50、邓艾49、耿恭48、韩擒47、斛律光46、常遇春45、陶侃……其中,战国名将排行榜前50名 排名第一:鬼谷子 王名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学术家,兵学家,他的弟子众多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兵家和纵横家:最出色的弟子是孙膑、庞涓、苏秦、张仪。

战国名将排行榜前50名

1.吴起

上榜理由 到哪哪强,在鲁鲁则破齐,在魏魏则霸,在楚楚则兴,军政双全,绝世人才 兵家亚圣.....

在鲁破齐,在魏与诸侯大战七十六 胜六十四 平十二,魏霸。能给魏武侯提出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在楚伐秦,却三晋,并陈蔡,平百越,败魏师,饮马大河,楚兴,创建华夏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魏武卒”,得出兵不在多在于精的道理,与军同乐,留下传世兵书吴子一部

“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尉缭子

“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夫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上者,变轴攻夺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曹操

吴起战绩

在鲁破齐 (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史记)

拔秦五城(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伐秦,筑临晋、元里。——史记六国年表

伐秦至郑,还筑洛阴。——史记六国年表

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魏世家

阴晋之战 五万之众大破五十万秦军——吴子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饷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看席无重器。饷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放行矣。”起对曰:“…君试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伐齐至灵丘——《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九年,使吴起伐齐,至灵丘。

北击中山——韩非子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胜六十四平十二——吴子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攻亭——韩非子《韩非子·内储说上·说三》: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遂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败魏师饮马大河——史记 魏世家 赵世家

西伐秦

却三晋

并陈蔡

平百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钟(应为错)侍王,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庐、峄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

2.孙膑

上榜理由:机智的娃,也算是谋战代表人物了,一出手就两败强魏,直接把老魏的霸主位置拉下马,足以流传千古,有孙膑兵法一部,对后世影响很大,围魏救赵小学课本都看得到

“孙膑思骋其秘略,而司马刖之。”

“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绝爱奇功成砍树,何缘卫足不知葵。”

“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孙膑战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出处我不说了 这两个都很有名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3.李牧

上榜理由:四大名将之一,打残匈奴,以弱赵数破强秦,生不逢时的悲情英雄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彻底打残匈奴的男人,继吴起之后又一个与军同乐的将军,以江河日下,庙堂混乱,又是地震,又是旱灾的赵国连却秦军,击破当时名震天下的秦军二号人物 桓骑 数万常备赵军与王翦相持,王翦并无好的办法拿下,可惜死在了自己人手里,终生未败

令人惋惜的悲情英雄——赵武安君 李牧

牧神战绩

大破匈奴——史记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

破东胡

降林胡——史记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伐燕——史记 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

大破桓骑——史记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番吾之战再破秦军——史记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

南却韩魏——史记 南距韩、魏。

南守北攻连却秦军

邯郸抵御秦军,与王翦相持不下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获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杖以接手。上若不信,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杖续,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死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空马门,趣甚疾,出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

4.樗里疾

上榜理由:秦国重要将领,击败多国联军,帮秦国渡过最危险的时刻,以四国联军击败过当时最优秀的名将匡章,名震天下,数次帮秦国渡过危机,奠定秦国的强盛

个人认为秦国史上最强的将领,击败过合纵军,率领联军打败过匡章,击败过公孙衍,击败过赵庄 数次救秦国与水火之中,秦国最后能称霸,小疾功不可没

“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公元前330年,伐魏,围焦、曲沃,取曲沃。第二年,焦城投降。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 发动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公元前314年,攻魏焦,降之。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

公元前313年,攻赵,虏赵将庄。

公元前312年,助魏章攻楚,在丹阳之战歼灭楚军八万,后又挥师东进,在濮上之战击败齐国主力,俘虏齐国主将赘子,齐将匡章败走。

借用下长城长的

“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5.匡章

上榜理由:田齐宿将,战功赫赫,齐国称霸过程必不可少的主要人物,五十天灭燕,彻底打趴楚国,破函谷关,逼秦割地称臣

刚出道就在关津把来挑衅的霸主的秦国里应外合痛打一顿,随即将五都之兵,五十天灭亡燕国,后来由于宋军反水,防线崩溃,败给樗里疾率领的四国联军,虽然重整旗鼓,南败楚于垂沙,西破秦于函谷关,为奠定齐国霸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齐闵有匡章则霸业成,章子死而霸业消

“章子可谓知将分矣。”

匡章战绩

观泽之战里应外合 大破秦军——战国策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兵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者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母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与楚取秦曲沃

灭燕——史记 “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

濮上之战失利——哪里记载我忘了 哪个大神给贴下

南败楚于垂沙 ——史记 战国策 吕氏春秋均有记载

(齐令章子将而与韩、魏攻荆,荆令唐篾将而拒之。军相当,六月而不战,齐令周最趣章子急战,其辞甚刻。章子对周最曰:“杀之免之,残其家,王能得此于臣。不可以战而战,可以战而不战,王不能得此于臣。”与荆人夹泚水而军,章子令人视水可绝者,荆人射之,水不可得近。有刍水旁者,告齐候者,曰:“水浅深易知。 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候者载刍者与见章子,章子甚喜,因练卒以夜奄荆人之所盛守,果杀唐篾。章子可谓知将分矣。)

破函谷关 逼秦割地称臣——史记 战国策均有记载

“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者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母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战国名将排行榜前50名

No.1 孙武

简介: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齐国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战绩:躲避七国战乱,由齐到吴,经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献兵法十三篇,被拜为将。跟伍子胥联手攻打楚国,在柏举之战中,以3万吴军大破20万楚军,创造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总评:孙武是兵学鼻祖,其军事著作流传2500年,被翻译成多个国家文字并被现代军事、企业经营管理所运用。

No.2 白起

简介:秦国著名军事家、统帅,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被誉为“战神”、“杀神”。

战绩: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攻陷楚国国都,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士兵,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一生参加上百场战绩,从无失败,死在他手上的人超过100万,最有效消灭了敌国有生力量,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总评:白起一生参战无数,从无败绩,真正做到百战百胜。

No.3 王翦

简介:秦国人,著名军事家,秦灭六国最大功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战绩:攻破楚国都城邯郸,先后灭掉赵国、燕国、楚国,是秦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与白起相比,虽然没有斩杀那么多敌军,但是最终灭亡了3个国家,实现了秦国几代人统一中国的梦想。

总评:灭国之战中,以绝对优势兵力战胜对手,最有成果的军事家。

No.4 孙膑

简介:战国时齐国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为鬼谷子门生,因庞涓嫉妒,孙膑受膑刑。著名军事理论家,统帅。著有《孙膑兵法》

战绩:田忌赛马助田忌获胜。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十几年后马陵之战再破魏军,计杀仇人庞涓。“精兵减灶”典故即出自马陵之战,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提出战术上贵在“势”,认为战争要占据主动和优势。另外提出持久战和歼灭战等著名军事理论。

总评:孙膑作为孙武后代,继承了孙武军事家的传统,提出了多个有着深远影响的军事理论,影响至今。

No.5 吴起

简介:战国时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改革家和统帅。

战绩: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最初在鲁国,因是他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鲁穆公不敢轻易拜他为将,于是发生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做了鲁国大将,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一战成名。后又到魏国,推行改革,实行“武卒制”,即常备军和雇佣军,帮助魏国打败了秦国,把秦国河西地区全盘收归魏国,魏国因此成为强国,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河西郡守。在河西共23年,进行了系统改革,军事力量也很强盛,与诸侯共有大小七十六次战争,其中六十四次全胜,对魏国的强盛做出了贡献。魏文侯死后,吴起在魏国受到排挤,去了楚国,刚开始任郡守,一年后楚悼王重用他为令尹,即宰相。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史称“吴起变法”,推行法治,废除了时代世袭的贵族制度。他同时整顿武备,四处征伐,向东打败了越国,向南战胜百越,北上帮助赵国打败了魏国,使楚国也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旧奴隶贵族发动叛乱,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评:全才型人才,重点在改革方面。

No.5 李牧

简介: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军事家、统帅,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战绩:李牧生涯分为前后两段。前半段主要负责赵国北边边境抵御匈奴入侵,坚守数年边疆,创造多项戍边制度,匈奴进犯无一次得逞,后大破匈奴10万骑,使得匈奴十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后在朝中任丞相,此时廉颇已走,赵奢、蔺相如已死,秦军大破赵军,斩首10万赵军,李牧带兵大败秦军。后王翦带兵攻赵,李牧防守一年,被秦军使用离间计,称李牧谋反,准备用其他人换下李牧,李牧为国家之大计,拒绝交兵权,仍然带领将士奋勇抵抗秦军,赵王等趁其不备,将李牧擒杀。

总评:李牧一生未尝败绩,最大的功绩在于抵抗匈奴入侵,创造多项防御匈奴的制度。在秦灭赵过程中跟廉颇一样采取防守策略,延缓了秦灭赵的步伐。

No.6 蒙恬

简介:秦始皇时期著名将领,蒙氏三代在秦国为将,属于名将世家,祖籍齐国。

战绩:秦灭六国中,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尊宠。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总评:秦灭六国时与王翦是同事,灭齐国。但其主要功绩在于率领部队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

No.7 乐毅

简介:战国时期燕国著名将领,统帅。

战绩: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齐国仅剩两座城池,使齐国几乎濒临亡国边缘,为燕国雪耻。

总评:其最大的特色是,总揽全局,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宜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指导方针,并根据战场情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

No.8 田单

简介: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统帅。

战绩:乐毅灭齐后,田单率领齐国残兵败将,发明“火牛阵”,以仅剩的两座城池为根基,离间乐毅,一举击败燕军,收复70余座城池,帮助齐国复国,后官至齐国丞相。

总评:田齐时代,齐国差点被灭,命悬一线,田单运用离间计和火牛阵这一创新军事战术,成功收复多座城池,帮助齐国复国是他最大的功劳。

No.9 廉颇

简介: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战绩: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后再长平之战中成功防守3年,抵御住了秦军进攻,因赵国国力耗尽,赵王换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赵国军队被白起大败,40万赵国军队被秦军坑杀。后廉颇又攻破燕国军队入侵,令燕国割5座城池求和。至赵悼王时,因不得志而先后投奔魏国和楚国,最后老死在楚国。

总评: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传为美谈,其最大的功绩在于长平之战成功防守住了秦军的入侵。至于长平之战该速战速决还是坚持廉颇的防守策略,赵国才不至于惨败,至今说法不一。

No.10 司马错

简介:战国时期秦国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著名纵横家,秦国将领,主张得蜀即得楚。

战绩:前316年,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和张仪率领秦军灭亡巴国、蜀国和莒国三个国家,从此巴蜀地区归秦国所有,成为秦国大后方。巴蜀地区乃天府之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前280年,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马错又率领陇西军攻楚,迫使楚国献出汗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总评:司马错虽然并不是纯粹的打仗将领,但其有非常高瞻远瞩的思想,收复巴蜀地区对于秦国的战略意义非凡,因此被列为春秋战国的十大名将之一。

战国名将排行榜前50名

排名第一:鬼谷子 王名诩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学术家,兵学家,他的弟子众多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兵家和纵横家:,他的最出色的弟子是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前二位是七国征战时的著名军事家,而后两位是战国时的著名纵横家。此外,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战胜吴王夫差成功复国的谋略家范蠡,是鬼谷子的弟子;战国时著名外交家毛遂,也传说是鬼谷子的弟子;秦代采药养生的大师徐福,是鬼谷子的弟子。更是写下了《鬼谷子》这部震古烁今的名著,兵家始祖无可厚非的第一。

排名第二:孙武 兵圣

孙武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法家,孙武在吴国30年不但为励精图治的吴王治军讲武,勾画富国强兵的蓝图,而且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为吴国的富强和称霸中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最大贡献并不是战争而是不世名作《孙子兵法》,他认为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在现在看来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但是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当之无愧的第二。。

排名第三:吴起

吴起一生在多个国家任职,帮助多个国家强军强国,他以治军严谨而著称,而且几乎已经达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吴起伏尸就是很好的证明。吴起一生经历的战事无数而且全无败绩可见吴起在军事方面独到的地步。吴起与孙武并称孙吴,吴起所著作的兵法《吴子兵法》也与孙武的兵法合称《孙吴兵法》。《吴子兵法》的内容是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由于出生于孙之后没办法只能排于之后。

排名第四:人屠 白起

白起又称公孙起,是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昭王继位后,继续推行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白起一生战功赫赫,先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后于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一生经历大小70余战,未尝败绩。

因为从军队底层出身,一步步成为大军统帅,白起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成为当时军中士兵心目中近似神话般的人物。后因战略上与秦昭王发生分歧,受到猜疑,加上范雎进谗,一代军神被迫自杀。

对敌军来说,白起在战国末期的战场上就是BUG般的存在,被兵家视为与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次圣孙膑一样伟大的军事家,也被人们尊为中国史上第一“军神”,为后世缅怀。

排名第五:王翦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卓越的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公元前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用计除掉赵国名将李牧,于次年攻占赵国。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失败,秦王大怒,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国灭亡。公元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大破名将项燕率领的楚军,一举平定楚国。作为战国时期唯一能与“军神”白起齐名的名将,王翦一生消灭敌军超过百万,与其子王贲为秦国一统天下做出巨大贡献。

排名第六:乐毅

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功亏一篑,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排名第七:李牧

战国时期赵国卓越的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国时期少数没有败绩的将领之一。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秦王以王翦为将,率领秦军精锐数十万攻打赵国。而此时赵国连年征战,加上国内大旱,李牧所率士兵多为老弱病残,却一度将秦军抵挡到不能前进半步。王翦深知李牧之强,便借离间计迷惑赵王,最终一代战神含恨自尽。

排名第八:田单

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官)。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智谋百出,最后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因功被任为相国,并得到安平君的封号。

排名第九:廉颇

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排名第十:蒙恬

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战国名将排行榜前50名

100、李长庚(清):、经典之战——驱定海海盗

李长庚(1751—1808)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出为浙江衢州营都司,累迁乐清协副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清朝中期将领,为数不多的海战将领,平定为祸二十余年的艇盗之乱,驱定海海盗,和许松年连败镇海王蔡牵,海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在1808年,追捕蔡牵时,不幸中炮壮烈牺牲!嘉庆帝加恩追封三等壮烈伯,着子孙后代世袭伯爵十六次,完后给予恩骑尉罔替,钦赐祭葬,赐溢"忠毅",后人称之“忠毅公”。

99、麴义(东汉):经典之战——界桥之战

(?—200年),麴义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曾在凉州与羌人交战,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麴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从韩馥为部将。初平二年(191),麴义叛韩馥,并败之,因与袁绍相结,协迫韩馥,遂使袁绍领冀州牧。南匈奴单于劫张杨以叛,袁绍使麴义追于邺南,击破之。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麴义先登与瓒战,生擒严纲,拔其牙门,瓒军败走勃海。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被袁绍所杀。

98、李愬(唐):、经典之战——雪夜袭蔡州

(773年—820年),唐临潭人,字符直。唐朝中后期大将,万人敌李晟之子,教科书般的夜袭蔡州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奇袭战的最高境界,一举歼灭吴元济,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唐朝获得短暂的统一和平时代。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因患重病死于洛阳,享年四十九岁。死后赠太尉,谥曰武。

97、张世杰(南宋):、经典之战——崖山之役

(?——1279年)南宋名将,张柔之侄,民族英雄,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蒙古灭金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为南宋末年最重要的统帅。南宋末年将领,在崖山率北方军人和元大将张弘范在海中大战并且用火攻大胜之,但是寡不敌众加上遇到暴风,舟覆世杰遂溺,宋灭,十万士大夫以身殉国。后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三忠”。

96、陈汤(西汉):、经典之战——西域斩首郅支单于

(?—约前6年)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陈汤与甘延寿征战西域,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斩首郅支单于,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里的话,也成为传世名言。陈汤的功绩为后世所赞颂,但其父死不奔丧,爱财,并因此几次大起大落,假传圣旨等污点也反映了他缺乏为官的圆融。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还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死后几年,王莽执政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其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95、冉闵(五胡十六国):、经典之战——昌黎大战

(324?-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冉闵在昌黎大战一战成名,338年,14岁的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史称昌黎大战。史书记载:“季龙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统舟师十万出漂渝津,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统步骑十万为前锋,以伐段辽。”因为慕容皝出尔反尔,所以石虎并未回师,直接攻昌黎,并攻至其老巢棘城,强攻十几日,兵如蚁附,不果,于是撤兵,慕容恪率两千骑军追击,歼灭三万余,冉闵所部独全。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期间颁布史上著名的“杀胡令”。、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94、杜预(西晋):、经典之战——西晋灭吴

(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公元279年,杜预几次上书,劝晋武帝伐吴时机已经成熟,遂晋武帝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被任命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杜预从江陵入手,大破吴军,最终灭掉了吴国。晋灭亡孙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它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公元285年,杜预病故,终年63岁。

93、张辽(三国·魏):、经典之战——威震逍遥津

(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张辽观察后令军断桥,追击,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扬天下,拜为征东将军。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名吓之,孩童即无再啼,更致孙权在张辽重病期间仍忌惮其威名。张辽于公元222年病逝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92、郑吉(西汉):、经典之战——破车师、拒匈奴

(?~前49年)西汉会稽(今江苏吴县)人,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汉宣帝时,车师国勾结匈奴,劫杀汉使,郑吉乃发屯田、区和城郭诸国兵攻破车师,并把车师一分为二划成两国,即车师前国(今吐鲁番地区)和车师后国(今昌吉州东四县一带),后迎降匈奴王日逐王,为西汉的安定做出突出贡献,由他领护的丝绸之路更成为中国古代与西方贸易的通道。

91、孙承宗(明):、经典之战——拒守辽东

(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辽东修筑了拒努尔哈赤的关宁锦防线。明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后因明朝丢失广宁,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天启帝以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后,明军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军事防御的战略选择问题,即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孙承宗向熹宗明确阐述了其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熹宗应允。孙承宗积极整顿防务,筑宁远城,部署“宁锦防线”力拒清军与关外,此后大明四年无战事。后清兵攻破高阳城,孙承宗被俘,多尔衮劝降失败,准孙承宗自缢,时年76岁。

90、邓羌(五胡十六国):、经典之战——石门之战

(?~379?),安定人,并州牧、建节将军、尚书左仆射等,前秦名将。随苻黄眉等进击姚襄,献计激怒敌军,伪装撤退,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从苻坚平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寻任御史中丞,配合王猛执法,斩豪强、贵戚二十余人,长安整肃。参与击刘卫辰,平苻柳、苻廋之乱。后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复从王猛攻燕,潞川之战,与张蚝、徐成等策马持矛,突入燕军,大破慕容评,俘斩燕军十余万。后平蜀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被称为「万人敌」。376年12月,邓羌被封为并州刺史,从此在史书上就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前秦围攻襄阳的战役和淝水之战他都没有参与,而379年二月张蚝被封为并州刺史,所以很可能邓羌就是在379年一月左右去世的。

89、张须陀(隋):、经典之战——大海寺之战

(565年—616年12月1日),弘农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人,隋末名将,隋朝最后一根稻草,多次击败杨谅、王薄等叛军。公元616年,与瓦岗军作战,遭遇埋伏,被翟让、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等包围,虽然其力战得脱,但见部下仍然被围,反身冲进包围圈救援,如此四次,部下都死亡了,遂下马战死,时年52岁。死后,隋军号哭数日不止。

88、于谦(明):、经典之战——北京保卫战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后加封少保,总督军务。土木之变后沉着冷静,拥立景泰帝。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了京师保卫战,集结北京周围附近的老弱残兵,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后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处斩,年仅59岁,后被追加谥号忠肃。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并留下包括《石灰吟》等大量颂扬清廉和正气的诗篇。

87、福康安(清):经典之战——大小金川之战

(1754-1796),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子。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封贝子。乾隆时以勋戚由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袭父封三等公,任封疆大吏,封一等嘉勇公。福康安一生受乾隆帝殊宠,民间传为乾隆私生子。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呆湾林爽文起义、击溃廓尔喀等,都有他的功劳。但奢侈成性,为人乖戾。因积劳成疾,于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病逝军中。他戎马一生,为国效力,特别是击退廓尔喀族的入侵,安定边疆的功绩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86、完颜陈和尚(金):、经典之战——大昌原之战

(1192-1232),金末名将。他严于治军,信赏明罚,使令行禁止。1228年,蒙古军大举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已沐浴易衣,誓决一死战,率忠孝军四百骑力战,破蒙古兵八千之众,三军将士奋勇参战,取得了大昌原之捷,这是金蒙战争以来金朝打的第一次大胜仗。陈和尚论功第一,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一时名震朝野。后相继在卫州(今河南卫辉)、倒回谷(今陕西蓝田东南)等地击败蒙古军,以功迁御侮中郎将。1232年(开兴元年)正月,与蒙古军战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州西南),兵败,退守钧州(今禹州),纵兵巷战,城破被杀。

85、周德威(五代·后唐):、经典之战——柏乡大捷

(?~918)、中国后唐名将。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勇而多谋,唐乾宁中,随晋王李克用攻王行瑜,以功由铁林军使升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唐光化二年,梁军围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闻周德威勇猛,曾明令生擒周阳五者为刺史,而挑战者却被周德威擒获。天佑三年(906),与李嗣昭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迁检校太保、代州刺史、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梁开平二年(908),救李嗣昭,随晋王李存勖击败梁军,解潞州之围,授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授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用兵持重,常出奇制胜,解潞州之围,柏乡大捷,都完全体现了周德威的智谋和胆识,特别是后者,一万兵力完胜朱全忠八万人。后来与后梁在争夺黄河沿岸的战争中,晋王李存勖不听周德威劝阻,冒进战败,周德威战死。

84、祖逖(东晋):、经典之战——北伐后赵

(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汉族,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闻鸡起舞就是他与司空刘琨的故事。当上将领之后发动了北伐,集结了两千人左右就往北方出发,在渡长江是,他以船桨击水,说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的故事。过江之后,以其用兵之巧妙,收复豫州,河北。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功败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他死后,所辖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离世那样悲伤。

83、尉迟恭(隋末唐初):、经典之战——玄武门之变

鄂国忠武公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平鲁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曾刺落单雄信力救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并将其俘获,唐朝统一后又击败突厥的侵扰,玄武门之变更是一箭击落李元吉,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但居功自负,迷信方士术延年。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是“门神”的原型。

82、秦琼(隋末唐初):、经典之战——决战黎阳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张须陀兵败战死后,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青年时期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创。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秦琼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秦琼翼国公改封为护国公。贞观十七年(643),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81、赵云(三国·蜀):经典之战——当阳长坂坡之战

(?-229年),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后主刘禅于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赵云戎马一生,出生入死,且老当益壮,为刘备及后主刘禅立下汗马功劳。

80、李文忠(明):经典之战——攻克杭州

(、1339—1384)字思本,小名保儿,汉族,江苏盱眙人。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朱元璋外甥。功劳仅次于徐达、常遇春,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统共只封了六名公爵,李文忠为曹国公。李文忠死后,被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破张士诚,进杭州,后讨伐北元,深入漠北,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均取得重大胜利。不过其儿子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连续犯下大错误导致朱棣篡位成功。

79、曹彬(北宋):经典之战——金陵之战

(931年-999年),字国华,北宋初大将,真定灵寿人,在北宋统一战争中担任主要将领。曹彬是郭威张贵妃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死后谥“武惠”。

78、刘方(隋):经典之战——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乱

刘方(?—605年),京兆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人,隋朝名将。家世不详,为人秉性刚烈果决,胆气颇壮。周世,已为承御上士,官位甚低,亦无名。刘方是历史上有名的平叛乱高手,不管是尉迟炯,还是突厥,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当然,他的最大功绩还是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乱,在这次战争中,他恩威并施,在北方将士毫不熟悉的南方取得了不易的胜利。

77、萧摩诃(南朝·陈):经典之战——饮酒斩胡

(532~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以勇猛称著。被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大夫。隋灭陈后,随陈后主降隋,隋文帝授萧摩诃开府仪同三司。仁寿四年(604年),萧摩诃与汉王杨谅起兵,反对杨广称帝。八月,萧摩诃在于清源(今山西省清徐)败于杨素之手,被俘杀。萧摩诃为人不善言辞,恂恂如长者,临阵对敌,所向无前。随侯安都在京口时,喜欢狩猎,每天都要出去。后随侯安都重征战,萧摩诃战功实居多。饮酒斩胡,手夺北齐大旗更被传为佳话。

76、杨大眼(北朝·北魏):经典之战——穷追梁军

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北魏名将。少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为灭南齐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其夫人潘氏也是女中豪杰,但其喜怒无常,捶挞士兵为他的形象减分不少。后来在钟离之战中败给了韦睿。钟离之战是北魏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宣武帝大为震怒。将主帅元英贬为庶民,杨大眼贬为营州士兵,后被重新起用。当时小儿啼哭,只要说一声“杨大眼至”,无不声止。杨大眼任荆州刺史时嗜杀成性,但同时,也确实震慑了同样以烧杀抢掠为好的蛮人首领蛮人不敢再为盗寇。杨大眼在任两年后去世。

75、魏无忌(战国·魏):经典之战——窃符救赵

(?—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厘王魏圉的异母弟。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窃符救赵”更是充分体现了信陵君不顾个人安危救之与危难之中,急人之困的义勇。魏王畏秦而不敢出兵救赵,信陵君则“欲以客往赴秦军”,就算是自不量力,他的精神也不能不令人赞赏,但屡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74、韩世忠(南宋):经典之战——黄天荡之战

(1089~1151年),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多次上演以少胜多奇迹,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和夫人梁红玉在黄天荡之战中以8000人抵敌10万,虽败犹荣。韩世忠在平定方腊等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73、狄青(北宋):经典之战——夜袭昆仑关

(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汉族,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面有刺字,善骑射。是两宋个人武力最高同时也是最帅的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史书说是因为太帅),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他讨平侬智高,稳定了大宋的南方,又在宋夏和宋辽战事中身先士卒,四年间参加了25次大型战役,尤其夜袭昆仑关打破辽军,保证了仁宗时期西北边疆的安定。但他被众文臣排挤,被宋仁宗猜疑,悲愤而终。

72、王守仁(明):经典之战——平定宁王宸濠之乱

(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心学学派创始人,人称王阳明。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率军平定江西内乱和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71、裴行俭(唐):经典之战——破西突厥

(619年-682年5月20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将裴仁基之子。唐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跟苏定方学习兵法,儒将典范,用兵如神,征讨突厥叛乱,护送波斯王子回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更是神乎其神。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裴行俭“晓阴阳算术,兼有人伦之鉴”的奇术。每次上阵都能预先定下胜利的日子而且准确的令人咋舌。

70、吕布(东汉):经典之战——大破张燕

(?-199年2月7日),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人们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优秀的人才,可见吕布在当时的杰出,不过,由于吕布几易其主,人们也把不忠心的人称作“吕布”。

69、虞诩(东汉):经典之战——平定羌人叛乱

(?、—137),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省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省汤阴西南)长,后任怀县县令、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虞诩一生刚正、忠直,主要功绩就是平定羌人叛乱,他被邓绥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时期兵不厌诈最好诠释者,率领三千人屡用奇谋镇压羌人叛乱,增灶,以弱弓诱敌深入,换衣服疑惑对手等等,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68、岑彭(东汉):经典之战——荆门之战

(?—35年)字君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六。王莽时为本县长,后归刘秀,任刺奸大将军,刘秀即位,任廷尉、行大将军事,封舞阴侯,守益州牧。岑彭常胜不败,所向无敌,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至十月,在东汉灭蜀之战中,将军岑彭率军攻克荆门、虎牙天险,进军三峡,迂回广都(今四川双流),奔袭成都,后被公孙述派刺客暗杀。后东汉将领吴汉攻破成都之后,屠城以向岑彭报仇。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学的他攻破荆门的战役。

67、赵充国(西汉):、经典之战——平西羌之乱

(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早期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后得到汉宣帝的赏识,平定西羌,还提出了延续至今的屯田政策。另外,“百闻不如一见”也是出自赵充国。死后画像挂于未央宫。

66、袁崇焕(明):、经典之战——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1584—1630),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拖延了后金入关的脚步,努尔哈赤也死于袁崇焕手下大炮,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

65、虞允文(南宋):经典之战——采石矶大战

(1110—1174),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字彬父,一作彬甫。绍兴进士。金完颜亮听闻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向往江南美景,便欲侵宋。1160年,虞允文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率十五万大军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采石矶大战是南宋唯一一次击败金渡江的战役。

64、高仙芝(唐):经典之战——征服西域

(?—756年),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制,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高仙芝率领一万士兵越过帕米尔高原西行,让西域尽皆服于大唐。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又奉命出师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并且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能够率领数万之众两次完美翻越帕米尔高原,体现了高仙芝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中外战争中,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可完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山地场地的大将。但是发动对石食的战争却是一大失败,然后在著名的怛罗斯之战中,又因为队伍中的叛徒最后失败逃回唐朝。最后被唐玄宗冤杀。

63、高长恭(北朝·北齐):、经典之战——邙山大捷

(541~573),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但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高长恭战功卓著,不仅拒突厥,还在关键的邙山之战以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北周重围,一直杀到洛阳城下,成功解围,还与守军一起大败北周军。被高纬赐毒酒,鸩死。

62、赵奢(战国·赵):经典之战——阏与之战

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赵奢是纸上谈兵主角赵括之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祖先,从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说明他有较高的军事造诣。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往救。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的作战指导,大败秦军,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秦国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

61、冯异(东汉):、经典之战——崤底大破赤眉军

(?—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任征西大将军,为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料敌决胜,治军严明,为人谦让,有“大树将军”美名,在东汉开国一群杀戮狂人中实属不易。东汉建武十年,因连年征战,在对陇右的作战中,病故于军中。

60、李如松(明):、经典之战——抗倭援朝

(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三大征中的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大败小西行长、小早川隆景、岛津义弘等名将,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59、阿桂(清):、经典之战——平定大小金川

(1717—1797),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还成功治理黄河。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和珅虽已得宠,但还是不敢动阿桂丝毫,阿桂也耻于和和珅同列,不与之同流合污。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

58、王彦章(五代·后梁):经典之战——大破后唐军

(863~923)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字贤明(一作子明)。汉族,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后唐军攻占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梁朝廷大惊。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其破敌之期,答以只须三日。王彦章命甲士、600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据守两岸的唐军不能相救;自率精骑袭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恰为三日,梁军声势大振。可惜朝中有奸臣,军中有监军,其他将领也排斥忠臣良将。最终王彦章被俘,不屈被斩。

57、伍子胥(春秋·楚·吴):经典之战——柏举之战

(公元前?~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椒(今安徽阜南县焦陂镇)人,姑苏城创建者。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伍子胥和孙武一起联合唐、蔡两国联合伐楚,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之战中,吴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国,最后攻破了其首都。这个时候伍子胥做出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举动,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为被楚平王杀害的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报仇。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夫差战胜越国后,伍子胥反对夫差对勾践放虎归山的行径,夫差不从。后来在太宰喜否的挑拨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他临死之前要求把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首都的东门上,要目睹越国灭掉吴国的过程。

56、关羽(三国·蜀):经典之战——斩颜良、水淹七军

(160或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军(约三万多)援救,时大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困住,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看准时机,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叛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锐,史书记载:关羽威震华夏。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55、陆逊(三国·吴):、经典之战——夷陵之战

(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以逸待劳,用火攻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

54、周亚夫(西汉):、经典之战——平七国之乱

(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治军严明,汉文帝到访其阵中,兵士无军令阻挡文帝不让其进入。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昂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因其儿子给他买的丧葬品而被诬陷造反,饿死于狱中。

53、廉颇(战国·赵):、经典之战——伐齐讨魏

(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在著名的将相和里面,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但是在当时赵国,廉颇的影响力甚至比蔺相如还要大,司马光有言“廉颇一身用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以勇气闻于诸侯。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大败来犯燕军,前245年,又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在长平之战中,廉颇也和乐毅遭遇了同样的事件,而结果也惊人的相似,被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战俘结束。历史上,对廉颇的评价颇高,尤以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最具代表性!

52、完颜宗弼【兀术】(金):、经典之战——富平之战

(?—1148),金朝名将,开国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姓完颜。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有胆略,善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安固里淖)。天会三年(1125),随军攻宋,克汤阴(今属河南),参加围攻东京(今开封)。六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今均属山东)等城。七年,复率军攻宋,先后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南)、和州(今安徽和县)击败宋军。此后一直是金国主攻派的代表,并领导了多次南侵,灭北宋功臣,靖康之变的缔造者,富平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宋十八万大军,虽多次不敌吴氏兄弟(和尚原之战)、岳飞(收复襄阳)、韩世忠(黄天荡)等人,但与赵构联合,不战而取得宋大部分土地。战功赫赫。迫宋称臣,以功进太傅。七年为太师。八年卒。

51、多尔衮(清):、经典之战——山海关之战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八大贝勒之一);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三兄弟入龙门口。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在此之后,多尔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68、岑彭(东汉):经典之战——荆门之战

(?—35年)字君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六。王莽时为本县长,后归刘秀,任刺奸大将军,刘秀即位,任廷尉、行大将军事,封舞阴侯,守益州牧。岑彭常胜不败,所向无敌,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至十月,在东汉灭蜀之战中,将军岑彭率军攻克荆门、虎牙天险,进军三峡,迂回广都(今四川双流),奔袭成都,后被公孙述派刺客暗杀。后东汉将领吴汉攻破成都之后,屠城以向岑彭报仇。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学的他攻破荆门的战役。

67、赵充国(西汉):、经典之战——平西羌之乱

(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早期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后得到汉宣帝的赏识,平定西羌,还提出了延续至今的屯田政策。另外,“百闻不如一见”也是出自赵充国。死后画像挂于未央宫。

66、袁崇焕(明):、经典之战——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1584—1630),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拖延了后金入关的脚步,努尔哈赤也死于袁崇焕手下大炮,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

65、虞允文(南宋):经典之战——采石矶大战

(1110—1174),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字彬父,一作彬甫。绍兴进士。金完颜亮听闻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向往江南美景,便欲侵宋。1160年,虞允文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率十五万大军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采石矶大战是南宋唯一一次击败金渡江的战役。

64、高仙芝(唐):经典之战——征服西域

(?—756年),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制,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高仙芝率领一万士兵越过帕米尔高原西行,让西域尽皆服于大唐。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又奉命出师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并且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能够率领数万之众两次完美翻越帕米尔高原,体现了高仙芝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中外战争中,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可完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山地场地的大将。但是发动对石食的战争却是一大失败,然后在著名的怛罗斯之战中,又因为队伍中的叛徒最后失败逃回唐朝。最后被唐玄宗冤杀。

63、高长恭(北朝·北齐):、经典之战——邙山大捷

(541~573),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但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高长恭战功卓著,不仅拒突厥,还在关键的邙山之战以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北周重围,一直杀到洛阳城下,成功解围,还与守军一起大败北周军。被高纬赐毒酒,鸩死。

62、赵奢(战国·赵):经典之战——阏与之战

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赵奢是纸上谈兵主角赵括之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祖先,从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说明他有较高的军事造诣。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往救。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的作战指导,大败秦军,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秦国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

61、冯异(东汉):、经典之战——崤底大破赤眉军

(?—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任征西大将军,为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料敌决胜,治军严明,为人谦让,有“大树将军”美名,在东汉开国一群杀戮狂人中实属不易。东汉建武十年,因连年征战,在对陇右的作战中,病故于军中。

60、李如松(明):、经典之战——抗倭援朝

(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三大征中的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大败小西行长、小早川隆景、岛津义弘等名将,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59、阿桂(清):、经典之战——平定大小金川

(1717—1797),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还成功治理黄河。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和珅虽已得宠,但还是不敢动阿桂丝毫,阿桂也耻于和和珅同列,不与之同流合污。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

58、王彦章(五代·后梁):经典之战——大破后唐军

(863~923)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字贤明(一作子明)。汉族,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后唐军攻占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梁朝廷大惊。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其破敌之期,答以只须三日。王彦章命甲士、600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据守两岸的唐军不能相救;自率精骑袭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恰为三日,梁军声势大振。可惜朝中有奸臣,军中有监军,其他将领也排斥忠臣良将。最终王彦章被俘,不屈被斩。

57、伍子胥(春秋·楚·吴):经典之战——柏举之战

(公元前?~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椒(今安徽阜南县焦陂镇)人,姑苏城创建者。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伍子胥和孙武一起联合唐、蔡两国联合伐楚,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之战中,吴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国,最后攻破了其首都。这个时候伍子胥做出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举动,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为被楚平王杀害的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报仇。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夫差战胜越国后,伍子胥反对夫差对勾践放虎归山的行径,夫差不从。后来在太宰喜否的挑拨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他临死之前要求把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首都的东门上,要目睹越国灭掉吴国的过程。

56、关羽(三国·蜀):经典之战——斩颜良、水淹七军

(160或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军(约三万多)援救,时大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困住,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看准时机,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叛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锐,史书记载:关羽威震华夏。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55、陆逊(三国·吴):、经典之战——夷陵之战

(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以逸待劳,用火攻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

54、周亚夫(西汉):、经典之战——平七国之乱

(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治军严明,汉文帝到访其阵中,兵士无军令阻挡文帝不让其进入。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昂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因其儿子给他买的丧葬品而被诬陷造反,饿死于狱中。

53、廉颇(战国·赵):、经典之战——伐齐讨魏

(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在著名的将相和里面,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但是在当时赵国,廉颇的影响力甚至比蔺相如还要大,司马光有言“廉颇一身用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以勇气闻于诸侯。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大败来犯燕军,前245年,又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在长平之战中,廉颇也和乐毅遭遇了同样的事件,而结果也惊人的相似,被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战俘结束。历史上,对廉颇的评价颇高,尤以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最具代表性!

52、完颜宗弼【兀术】(金):、经典之战——富平之战

(?—1148),金朝名将,开国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姓完颜。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有胆略,善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安固里淖)。天会三年(1125),随军攻宋,克汤阴(今属河南),参加围攻东京(今开封)。六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今均属山东)等城。七年,复率军攻宋,先后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南)、和州(今安徽和县)击败宋军。此后一直是金国主攻派的代表,并领导了多次南侵,灭北宋功臣,靖康之变的缔造者,富平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宋十八万大军,虽多次不敌吴氏兄弟(和尚原之战)、岳飞(收复襄阳)、韩世忠(黄天荡)等人,但与赵构联合,不战而取得宋大部分土地。战功赫赫。迫宋称臣,以功进太傅。七年为太师。八年卒。

51、多尔衮(清):、经典之战——山海关之战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八大贝勒之一);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三兄弟入龙门口。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在此之后,多尔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50、邓艾(三国·魏):经典之战——偷渡阴平

(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从阴平偷越,定可攻下下涪城。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偷度阴平一战,整个世界历史能与之媲美的,估计只有跨越马其诺防线的那一战了,当然就因为这次,最终也使得刘备所建立的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49、耿恭(东汉):、经典之战——坚守疏勒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大将,开国大将耿弇的侄子。永平十七年(74年)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耿秉(耿弇弟耿国之子,耿恭之堂弟)破降车师。破降车师后,朝廷重新设立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官名,掌屯田,属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己校尉。汉明帝18年春,北匈奴单于果然派左鹿蠡王率两万骑兵大举进攻车师国。为了表现汉朝的诚意,耿恭在军力极其薄弱的情况下,派司马率300人前去救援,结果全军覆没。匈奴乘胜攻占车师后部,杀死车师王安得,进而直迫金蒲城下,大有一口吞下戊校尉的气势。金铺成解围后,耿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招募勇壮扩充军队,二是将防御据点由金蒲城转移到了水源较为充足且有险可守的疏勒城。当年夏7月,匈奴果然前来攻打耿恭。耿恭以逸待劳,先发制人,以所募数千人直冲敌阵,敌兵顿时七零八落,无力攻城。但匈奴人狡猾地切断了水源,疏勒城边的山涧干涸了。在这种绝境,耿恭不仅身先士卒,“榨马粪汁而饮之”,同时率众于城中掘深井取水,在他的鼓舞和激励下,当井深达到十五丈以上时,终于井水涌出。匈奴人万没料到城中竟有水源,以为神助耿恭,无奈再次撤围而去,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了后世的赞誉。耿恭在疏勒城多次打败匈奴的进犯。因违忤马防,被劾,下狱审治,后来免除还归本郡。不久,耿恭死于家中。

48、韩擒虎(隋):、经典之战——渡江灭陈

(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阎王的原型。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仕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开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诏伐陈,命韩擒虎为先锋,开皇九年(589年),韩擒虎乘陈军欢度年节、疏于守备之机,率锐卒500出庐江由横江口(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长江,攻进建康,执陈后主,陈亡。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

47、斛律光(北朝·北齐):、经典之战——宜阳、汾北之战

(515~572)、中国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斛律金之子。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北周为了对付他,散发谣言,高纬把他杀了,自毁长城。他死之后没多久,北周灭北齐。4

46、常遇春(明):经典之战——采石矶战役、龙湾战役

(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猛将典型代表,战功仅次于徐达。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军渡江南下,在著名的采石矶(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中,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康茂才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缘江堡垒纷纷归附,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常遇春因功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朱元璋以弱御强,便设计用伏,诱敌深入,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设伏,为全军主力。经过一场鏖战,在龙湾登陆的陈友谅兵,遭到常遇春、冯国胜伏兵的冲杀,死伤惨重,溃不成军。陈友谅大败而逃。龙湾大捷,朱元璋转危为安,并壮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不久,升行省参知政事。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45、陶侃(东晋):、经典之战——平八王之乱

(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汉族,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中国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当东晋只剩下天下的南半部分,他先是帮助平定了八王之乱,又在当时发生的各种叛乱中与敌人作战一一获胜,统率东晋全军达四十一年之久。在荆州刺史上,他治下一个太平安定,路不拾遗的荆州。

44、邓禹(东汉):、经典之战——平定何西

(公元2—58年),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第一个劝刘秀称帝。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邓禹率领所部攻破箕关(在今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南),进入河东(今山西西南部一带),围攻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达数月之久。在安邑以南击败前来解围的更始大军数万人,斩更始大将军樊参。驻守洛阳的更始大将王匡、成丹、刘均等又率十余万大军渡河攻邓禹,邓禹军应战失利,骁骑将军樊崇战死。诸将恐惧,劝邓禹退走,邓禹不听。第二天早晨,大破之。王匡等皆弃军逃走,邓禹遂定河东。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充分显示出邓禹的军事才能。捷报传至河北后,光武大悦。对其“谋谟帷幄,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的功绩深加表扬。这时,邓禹方二十四岁。开国之后仍被重用,其后人邓绥更是历史上有贤名的皇太后。

43、马援(东汉):、经典之战——西破羌人、南征交趾

(前14年—49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由于他是汉明帝刘庄的岳父,避讳所以不在云台二十八将里。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秦灭赵后,子孙为避祸而以马为姓。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建武十一年(35年)夏天,光武帝任命马援为陇西郡郡守。马援一上任,便整顿兵马,派步骑三千人出征。他身先士卒,终破羌人之乱。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交趾(今越南)越人叛乱反汉,岭南60余城尽被占领。马援统军沿海开进,随山开路,长驱直入千余里。建武十八年(42年)春,马援率军到达浪泊,与敌大战,攻破其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徵侧,敌众四散奔逃。第二年正月,诛杀了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五溪蛮暴动,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没有答应,马援当面向皇帝请战,说:“臣尚能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披甲持兵,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于是派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马援病死疆场。成语“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均出自于他。

42、霍去病(西汉):、经典之战——漠南之战、河西大战

(前140-前117年),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年少成名,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领军二出定襄,史称漠南之战。虚十八岁的霍去病二次跟从卫青出征定襄(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武帝特地任命霍去病为嫖姚校尉,领八百骑兵。战斗期间,霍去病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打击匈奴的软肋。此仗霍去病斩敌2028人,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霍去病的首战,以夺目的战果,横空出世。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但其不关心士卒,杀死李广儿子李敢,都遭到后人诟病。

41、孟珙(南宋):、经典之战——歼金国武仙军团、联蒙灭金

(1195—1246),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一生都奉献在对外战争中。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先是联蒙灭金,然后抵御蒙古大军,有他在,蒙古军就一直无法南下。绍定六年(1231年),孟珙破金国之武天锡军,授江陵府副都统制。七月,歼灭金之武仙全军。绍定六年(1233)年末,孟珙联合蒙古军攻金都蔡州。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破蔡州,金国亡。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在南宋的川蜀、荆襄发动了全面入侵,双方的战事十分激烈。在江陵之战中,孟珙取得胜利,促使蒙军撤退。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军再度南侵,在宗王口温不花、大将张柔率领的主力进攻黄州,蒙军再次没能撼动孟珙防御工事,撤退而去,黄州保卫战又一次扭转了南宋被动战局。嘉熙二年(1238年),刚升任湖北路安抚制置使的孟珙便积极谋求进兵,收复中路重镇——襄阳府。孟珙数次阻蒙军,像一座大山保护着南宋。1246年九月初三,有一颗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鸣。随后狂风大作,掀开房屋,折断树木。当晚,孟珙薨于江陵,享年51岁。宋理宗十分震惊,下诏辍朝哀悼,并追封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与二战曼施坦因并列)。

40、王玄策(唐):、经典之战——、一人灭天竺

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史上最牛外交官。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王玄策攻入中印度,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39、蒙恬(战国·秦):经典之战——河套血战匈奴

(?—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经此一役后,当时的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一跃成为秦帝国最为出色的将领。但是蒙恬载于史册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将帅之材,他的许多才能都是当时其他的将领所难以比拟的。蒙恬的这种才华,事实上在整个秦国是首屈一指,没有人能赶得上他,甚至秦国的丞相李斯也自叹:“蒙恬将军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过我。”后被赵高陷害,和其兄蒙毅自杀。唐太宗认为死的最冤的将领。

38、李克用(唐):经典之战——镇庞勋、破黄巢

(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881年,唐廷召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李克用率沙陀、鞑靼兵攻入关中,迫黄巢军撤出长安,以功授河东节度使。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他又率军渡河,败黄巢军于中牟,使黄巢军从此不振。李克用几乎凭一己之力消灭了黄巢及其残余势力。李克用是唐末至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乱世英雄,但有勇无谋和养虎为患是他的硬伤。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争夺霸业中死去。李克用生前没当过皇帝,但他是五代十国之后唐政权的开创者,死后又被追谥为“太祖武皇帝”,堪称又一个曹操。

37、苏烈(唐):、经典之战——征西突厥、平葱岭、灭百济

(592年—667年)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汉族,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始平(今陕西兴平以南)。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户。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非凡战绩和正直的为人而深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的一员得力干将。贞观四年(630年),随从李靖大军出征东突厥,两军大战于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二月,苏定方亲率二百骑兵为前锋,手持弓弩,乘雾行进,在距敌约一里路时,忽然大雾消散,发现了颉利可汗的牙帐。苏定方趁其无备,“驰掩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李靖大军随后赶到,东突厥溃不成军,唐军“斩首万馀级,俘男女十馀万,获杂畜数十万,杀隋义成公主,擒其子叠罗施”。颉利率领残兵一万余人打算逃离碛口,被屯于道口的李勣部堵截,其部落大酋长也纷纷率众来降,李勣部队获五万余俘虏。此役唐军大获全胜,彻底击败东突厥,史称“阴山之战”。永徽六年(655年)五月,苏定方随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总管。显庆元年(656年)九月,苏定方率五百骑大破西突厥增援部队两万骑。显庆二年(657年)春,朝廷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

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导语: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我国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的大小故事,有些名人故事以及....

李斯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斯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斯是好人还是坏人导语:纵观李斯的一生,可谓是聪明绝顶,不得好死!帮助秦始皇....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导语:读史明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亮现实,启迪未来。何况世界历史丰富多彩,许多....

外国人解读张宗昌的诗
外国人解读张宗昌的诗

外国人解读张宗昌的诗导语:提起下流无耻军阀张宗昌,大家就会想起一连串的绰号....

八年级下册数学电子书
八年级下册数学电子书

九月的天气少了一份燥热,多了一些清凉。正是孩子们入校就学的大好时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