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焦点

真正读懂易经的三个人

时间:2019-07-23 20:57:21

导语:《易经》作为中华文化最久远的群经之首,自古以来都披着神秘的面纱,但又不可否认《易经》渗透在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真正读懂易经的人早已超脱尘世,与天地精神相融。接下来带大家一起看看真正读懂易经的三个人吧。

真正读懂易经的三个人

易经,自古就是一本指导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自我的全息智慧学。可是,由于其发端太早,中国人在石器时代就明白了八卦,文王之前就有了归藏易和连山易。到了文王老爷子坐牢期间,才整理出64卦的卦象。注意!只是卦象,没有所谓的爻辞,彖传,象传什么的。

这些都是后来经过周公,孔子等儒家学者长期总结后加上去的。所以,任何一个人想像研究其他学问一样研究易经,一定是行不通的。因为,易经是我国古代高级知识分子集团智慧的结晶。

但,我们不要忘了。从伏羲,文王,周公到孔子,这些人是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知识体系下看待易经的。所以,我们死扣周易原文,也只能做一个古文研究者,而无法走进真正的易经世界。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问,最终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是最根本的。那么易经的真正的学以致用其实都集中在3句话,更准确说是3组词。

1、阴阳本是一气

说到阴阳,真可谓众说纷纭,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阴阳就是哲学里的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人们把这个世界上一切能形成对立的两个方面都认为是阴阳,比如黑与白,高与矮、胖与瘦、强与弱、美与丑等等。其实这种理解真的很粗暴。

易经中的阴阳本是无形的,是气的状态,准确说是太极一气的升与降的两种方向和状态。总的来说是一而不是二,是一体而不是分化。正如我们的一呼一吸,都是在吞吐着一口气而已。但是正是这一呼一吸才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太极。

?

所以,现代人讲养生,每天围绕吃什么,喝什么,这不是根本,因为气可以推动形,但形不可以驾驭气。正如我们开心时可以多吃东西,但多吃东西并不会让我们真正的开心。所以说,吃货儿,一般获得不了真正的快乐!

2、刚柔本是一体

那么上文说的阴阳,其实质为一气的变化,是后天世界没有万物时,太极升降成两仪,而后有天地,有天地之后才有的万物,才有的人。所以,易经系辞传中有这样一句重要的话: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阴阳合德就是到了后天世界,有了万物,有了人,之后才会有刚柔。那么如果说阴阳是气,那么刚柔才是后天世界阴阳的最好表现。

那么易经中又是怎么描述刚柔的?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者。立本者也...

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易经是将刚柔作为阴阳的具体变现,从而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动静。

中国有一门武术叫做太极拳,太极拳的精髓就是刚柔并济,后发先至。刚柔之道正如那连绵不绝的波浪,一波赶着一波,一浪淹没一浪,看着时刚柔并至,实际又是连绵的一个整体。

到了医院,你会明白,无论是心跳还是呼吸,都是波浪线在上下推动,这就是刚柔。人生不可过刚,更不可过柔,刚柔一旦失当,人生必出问题。因为刚柔本是一体,这个体就是阴阳之气,太极之气,生命之气。

3、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有了阴阳之气,到了后天的刚柔之形,才有了人生的动静进退之道。人生在世,一呼一吸,刚柔转化,动静进退,其实就是这些。文王六爻卦中,最主要的看法就是明白动静之道,一个卦里有阴阳就是刚柔相推,刚柔到了一定极限就会产生动静之变,就会有变爻,动变就是人生的进退。

有阳刚之气者进,怀阴柔之气者退,但人生不可终进,也不能总退,真正的大智慧者,往往就是把握住了人生的动静之机,进退之道。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易经这3句话,是最普通的,但也是真正的天规,往往被人忽略,可是真正读懂,领悟的人,没准在闷声发大财。可以说,读一辈子易经,看不懂这三句话,也是枉然。

《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学问?其实说到根本处,易经是从象、数、理、气四个角度来全方位地诠释着宇宙自然的规律学。其实易经本是一本无字天书,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周易的文字,只是最浅显,最容易让普通人看懂的一小部分知识。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终究窥得易经奥妙之一二。故做十翼以让易经这本天书有字可寻。那么,在孔子读易的心得中,有这样8句话,看懂了,我们可以看清人生中的一些浮云,能让你更加深明为人处世之道。

1、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很多单纯读一本周易的人显然不明白这句话在说什么,只是会引用这句话而已。老子的德道经解释了这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孔子对这句话反说,一阴一阳就是二,太极为一,那么继之者和成之者就是三才,就是人。所以,三字经才说:人之初,性本善。实际这些都是来自于易经对天地人三者的阐述和认识。

那么这对于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有什么启发?人事中的一阴一阳就是一男一女,白天黑夜,对于错,是与非。那么不论是是非对错,实际都是来源于一个太极,那么这个太极是什么?就是人的本身。我们没有必有针对一人一事的问题过于争论是非对错,我们看问题要看根本,要透过是非对错看他的主体,看这个人怎么样。不能执着于这个人一时的是非对错。

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我们针对一件事经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道是无形的,无影无踪,但却是潜移默化地存在的。每件事,每个人身上都有道。但是我们习惯于总会用双眼看世界。其实双眼是最不可靠的。所以,但是人还最执着与用眼睛看问题。其实,我们已经用思维和思想去感受生活,提升我们的悟性才是正道。那么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句话放在我们现代更准确,现代人尤其是那些所谓高学历的人,把一切传统的东西视为糟粕和迷信。

实际,我们想想,我们现在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离开了传统?来源于已经的成语就有几百个。老师教你这些成语时告诉过你他们的出处吗?我们今天就举一个例子:不三不四,这个成语来源于何处?不就是来源于易经3爻和4爻,上不在天,下不在地,不就是不三不四吗?正是启示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所以,当年孔子都感叹君子之道鲜矣,更何况今天,还会有君子之道吗?今天的君子之道也只能说是在文明框架下的实用主义之道,生活不要太天真,凡事都要看出个本质才是对的。

3、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生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这句话也是孔子对道的认识,鼓万物而不与生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这句话是对道的一种赞扬。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而“显诸仁,藏诸用”才是最精华的6个字,就是说道总是把万事万物最美好的一面显示给人们,但却以藏了最核心的规律和秘密。能显示出来的基本都是现象,而真正的精华需要我们用心灵,用悟性去感受。这个藏诸用的用就相当于武林秘籍。仁就是教科书。教科书里是学不到为人处世之道的。正如易经的应用,书房派喜欢空研易理,夸夸其谈,这就是显诸仁。而真正理解易经的人,则怀有经天纬地之才,趋吉避凶之道。这就是藏诸用。为人处世也是这个道理。大家都能看清,都能看到的事情或者价值观,你就不要去追求了,没什么前途,要用深挖万事万物的本质,而这本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核心,每一个人的内心。做一个极致的精明人。

相关文章
屈原的故事70字
屈原的故事70字

导语:据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至今的节日,而且这一天吃粽子的习俗也与屈....

华人最伟大十大巨星
华人最伟大十大巨星

在娱乐圈,有许多华人明星经过多年打拼,取得很高成就,在国际上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建国后实权人物排名
建国后实权人物排名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清朝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经历了中华民国。不过当时候中国出现....

日本人对戴安澜的评价
日本人对戴安澜的评价

日本人对戴安澜的评价导语:中国远征同古一战,让日寇尝到了戴安澜的厉害,也英美....

长篇经典民间故事大全
长篇经典民间故事大全

导语:当然了,在我国的历史上发生许多的故事,有些在民间流传甚是广泛,在这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