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异事

抚仙湖水下古城图片

时间:2017-08-28 08:29:59

抚仙湖水下古城图片

导语:说起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神秘,就勾起我的无限好奇!最近有网友晒出抚仙湖水下古城图片 古建筑清晰可见!据悉,关于抚仙湖水下古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两位仙女下凡来到人间,路过这里,因贪恋这里的美景,便化作了抚肩而立的石人,从此,这条湖也因此得名为“抚仙湖”。神秘的抚仙湖,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水质好到可以直接饮用。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

抚仙湖水下古城图片

云南澄江的抚仙湖,是中国第二深的内陆淡水湖,最深的地方达158.9米。不知从何时起,这里便流传着湖下有古城的传说,直至2006年,当地官方联合媒体通过下水探秘后再次发声,才确定了传说的“真实性”。但抚仙湖水下的古城究竟是什么,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线索:传说抚仙湖水下有古城

提及抚仙湖水下古城的由来,还得从当地的传说和一个叫耿卫的潜水员说起。

在澄江当地,关于抚仙湖水下有古城的传说有两个。其一是据传在风平浪静之时,站在抚仙湖附近的山顶,隐约可以看到湖下有一座古城;其二是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天突然山崩地裂,汹涌的洪水咆哮而来,繁华热闹的府城被吞没在了湖中。后来,一些人坐船在湖中来往时,还能见到有府门城楼、文庙、府衙等街景,以及卖米贩鱼的小贩、身背竹箩的赶街老倌。

千百年来,抚仙湖水下有古城的消息在当地越传越神。

2000年11月13日,云南当地媒体发表了一则题为《抚仙湖里有古城?》的惊人报道。报道的消息来源于潜水员耿卫在抚仙湖水底拍摄的一盘录像带:幽深的湖水里,隐约可见大量的石板、石条构成的人工建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座小城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抚仙湖水下真有古城?当地文物和考古部门得知该消息后,紧急召开专家学者研讨会。他们对耿卫的录像反复观看、认真分析,认为抚仙湖水下有人工建筑物的可能性极大,但这些建筑究竟是什么,还需进一步考察。

探秘:确定水下存有古建筑群

为了探明真相,玉溪市、县两级政府先后于2001年6月和2006年6月两次联合媒体对抚仙湖水下的古城进行探秘,并对探秘过程进行直播,力争探明湖水下的古城为何物。

据云南省澄江县委宣传部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06年6月16日到22日,中央电视台联合玉溪市、县两级政府,对抚仙湖水下古城进行了第二次水下探秘活动。经过7天的探秘,活动有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抚仙湖水下巨大古建筑群的存在,其面积多达2.4平方公里。

此外,专家和潜水人员还发现了一幢高19米、底边长达90米的水下巨型建筑。他们对其进行了详细探测,并在其顶部发现了一系列人工刻划的符号,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以前的认知,专家认为,这是比发现一个新大陆都重要得多的伟大发现,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发现。

传说得到了肯定,那抚仙湖水下的古建筑群究竟是什么呢?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岩石,有的说是古滇国国都,有的说是俞元古城,还有的说可能是外星人的作品等等。人们不休的争论,使得抚仙湖更加神秘莫测。

争论:是古滇国国都?俞元城?还是其它?

在这些答案中,最具争论性的是古滇国国都和俞元城。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便派出大将庄蹻率领大军来到滇地(现在的云南地区),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正在庄蹻准备班师回朝之际,秦国入侵楚国,切断了他的回路。庄蹻索性在滇地称王建国,史称“庄蹻王滇”。到了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中央王朝把滇国所在区域设为“益州郡”,下辖24个县,滇王遂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古滇文明逐渐衰弱,融入中原文明。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关于古滇国的一切逐渐湮没,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历史之谜。

至于俞元城,有关的史料记载中仅有这样的描述:西汉王朝在抚仙湖一带设立了俞元城。可是,自隋唐以来,再没有任何与俞元城有关的记载。对此,澄江当地一直流传这样的传说:“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了湖底。”

一边是历史仅有的记载,一边是民间流传的传说,而这些都不能佐证人们对水下古城结果的争论。

那抚仙湖水下的古建筑群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时间开始建成的?又是什么人曾在那里生活?它到底是古滇国国都,还是俞元城?还是一个更为遥远的文明?一个个谜团接踵而来,至今也无法破解。

专家:只能确认水下建筑群石头为人工建造

水下的古建筑群究竟是什么?从媒体发声说抚仙湖水下有古城,到当地政府两次组织水下探秘,16年过去了,这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当时参加探秘活动的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声教授告诉记者,从潜水员拍摄的图片来看,他也只能确定水下建筑群的石头是人工建造的,至于水下的古城是什么,争论很大。“有的说是古代的城市、有的说是古代的码头,还有的说是水下祭祀台……各种答案都有,至今无法确认。”

也有专家认为,水下古建筑群存有许多疑点。比如:无论是古滇国国都还是俞元城,其建筑结构都应为土木结构,而水下古城结构却是以石头为主;通过声呐探测扫描,确定该建筑群的面积大致为2.4平方公里,其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而如此规模的城市不是一般都城或者郡县所能达到的。在汉代,一般的中国县级城市仅有0.25平方公里,而郡级城市则一般为0.64平方公里……

抚仙湖水下的古城究竟是何人所建?又是因什么原因沉在湖底?相信每一个未解之谜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也许只能等到条件允许之时,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也许,这将成为一个更大的谜团,永久留在历史的轨迹上。

石质构件上太阳神像潜水员供图

抚仙湖水下古城图片

石质构件上太阳神像潜水员供图

神秘的抚仙湖,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中央电视台和玉溪市2001年、2006年两次对抚仙湖进行水下探秘,让这个幽深的湖泊显得更加疑云重重。社会各界围绕“抚仙湖水下有没有一座古城、是不是滇王宫殿、水下遗址是何人所建”等问题讨论不断。

昨日,2014抚仙湖水下遗址科考成果通报会上透露,近期历时20天的第四次抚仙湖水下遗址科考取得重大突破,共寻找、发现、追回42件(处)由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石质文化构件,这些证据证明:抚仙湖水下有一个史前(约170万—4000年前)遗址。

不过,科考专家组表示,目前还只是初步研究,尚未经文物部门认定。

石质构件上有日月、男女性生殖器官、阴阳三角形、奇偶数字(潜水员供图)

石质构件上有日月、男女性生殖器官、阴阳三角形、奇偶数字(潜水员供图)

科考新发现石质构件28件(处)

2001年,由中央电视台发起的水下科考,让抚仙湖水下有古城的消息传遍四面八方,很快使得这座湖泊成为全国焦点。随着2006年、2007年水下探秘和考古调查的开展,这个消息再次被广泛传播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水下到底有没有古城、有没有文字符号,产生了怀疑。

为了揭开抚仙湖神秘的面纱,今年,由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承担的抚仙湖水下科考项目历时20天,寻找到2006年水下探秘发现的石质文化构件4件,弥补2006年公布不完整图像的石质文化构件1件;此次的新发现有28件(处);通过玉溪市和澄江县公安部门追回的流失在群众家中的有10件。

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会长赵廷光认为,以往的探秘,只是注重了抚仙湖的神秘性,而缺乏对水下建筑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有说服力的事实或证据也太少。所以,此次科考目的就是发现、掌握和了解更多水下遗址研究的事实依据。

此次科考的对象,是2001年、2006年两次中央电视台探秘考察的塔形建筑。该建筑是靠近抚仙湖东面距离岸边191米、依坡就势顺延岩石掺进石质材料人工堆砌的,此次新发现的文字符号、图像基本都雕琢在红、青砂石构件上。

在一些新发现的石质构件上,可以看出有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太阳、月亮和男女性生殖器、奇偶数字及其阴阳三角形结构组合图像。这些是揭示文明起源之谜的重要图像,可与世界各个文明遗址发现的同类图像进行比较研究。

水下墙壁局部(潜水员供图)

水下墙壁局部(潜水员供图)

水下尚有28座石质建筑待考察

根据对新发现的文字符号、图像的初步研究,专家组成员均认为这是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石质文化构件,能据此证明:抚仙湖水下是一个史前遗址。而且,这是一个文献上没有记载的人工遗址。根据石质文化构件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参照研究抚仙湖水下遗址的学术论著推断分析,当时的社会共同体尚处于敬畏、崇拜、祭祀太阳、月亮、男女性生殖器等的时期,其生活、思维方式非常原始。

另外,在距离水面6-6.5米的深处,发现了南北对接的呈V形弯曲的石板道路,其长度近百米、宽度在7米左右,路面都是平整有序的石板。还发现了人工使用石头支砌的错落有序、排列整齐的墙壁。

赵廷光表示,抚仙湖水下建筑群落有2.4平方公里,有30座石质建筑。目前,学术界只是考察了其中两座,尚有28座存在着无限秘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考察。

据介绍,这次科考采取了多学科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组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黄剑华、有数十年田野考古经验的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黄德荣等人员,是一支多学科、有实力的研究团队。所聘用的潜水人员也都具有二级以上的潜水资质,下潜水深可达50-60米,完全符合科考所需的潜水需求。

对话

Q:为什么叫抚仙湖水下科考,而不叫考古?

A:到目前为止,文物部门还没有承认和划定抚仙湖水下遗址这一水域作为文物保护范围。这样的工作需要考古文物部门来做,但除2007年实施一次考古调查之外,抚仙湖水下遗址的科考工作一直没有继续开展。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自2008年以来一直关注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探索工作,是研究抚仙湖水下遗址的唯一学术团体,但研究会是社会研究团体,所以这次活动就叫做科考而不叫考古。

Q:为什么这次科考还存在追回石质构件这一情况?

A:一些群众也知道抚仙湖水下遗址的重要性,会从抚仙湖水下往家中搬回雕刻有文字符号、图像的石质文化构件。一些通过合法渠道打捞上岸的有价值的石质文化构件也会失窃,公安部门不得不花大力气出动警力追回。今年的科考中,我们就发觉一些2006年发现的很有价值的石质文化构件已经被人取出水面,流失于社会。

新闻背景

抚仙湖水下遗址之谜

1992年,一名叫耿卫的潜水员从抚仙湖的北岸下水,在离岸200-300米、水下10米深的地方,他突然发现了巨大的石块。从石块上方看,一些巨大的石板整齐地排列着,有点像城市的石板路面……

这就是“发现抚仙湖水下古城”的最早由来。在湖水深处,不见阳光的地方真的有几千年乃至历史更悠久的神秘城市?有人猜测,这是比庞贝古城还要壮观的滇国古都,抑或是汉代开始就消逝已久的俞元古城。

第一次探秘:

聚光灯照亮抚仙湖

据公开资料,2001年4月7日-13日,央视、国家水下考古队和受邀请的部分专家学者云集澄江进行实地考察。直播活动时间敲定为6月3日上午8时至10时30分。当地一位作家在描述央视首次水下直播时说:“新世纪第一个夏天,中国最权威的考古专家、最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最权威的媒体云集抚仙湖,进行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在诸多领域创下了纪录,使2001年6月3日成为一个辉煌灿烂的日子。历史和文化的聚光灯一下子照亮了抚仙湖。”

但也有媒体质疑此次探秘“没有报批,没有批准,更没有按考古规程进行,跟考古毫无关系,实质上就是一次直播活动”。

第二次探秘:

确认水下存在建筑群

2006年6月,抚仙湖举行第二次“水下探秘”活动。再次探秘仍由央视和玉溪市联合主办,央视出动了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和社教中心的工作人员50余人,在一套、四套等新闻频道和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播出,探秘的时间延长到了7天。40多家媒体的记者闻讯赶来采访。

活动结束后,专家组代表李昆声教授宣布此次探秘结果:水下有序排列和堆砌的大石条和石块不是自然堆积物,而是人工建筑的大型建筑群;水下大型建筑群的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水下大型建筑群内分布着若干大型建筑物等。

不过,当年8月,曾两次应邀参加“水下探秘”活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表示,“界定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性质应当慎重”。

第三次探秘:

雕刻石块需合金工艺

2007年7月20日至8月20日,云南大学民族考古与文物评估中心、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水下考古调查队,对抚仙湖水下遗址进行了又一次考古调查。分别发现人工使用金属器錾刻的类人眼、耳和唇的砂石单体石构件。研究发现,这些石块的硬度指数很高,如果要在这种石块上雕刻,需要由锑和铜合成或更具强度的合金才能达到这种工艺。

抚仙湖水下古城图片

2000年11月13日,云南的《春城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为《抚仙湖里有古城》,报道一出,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澄江”、“抚仙湖”等在之前不为人知的地名,逐渐被世人所熟悉。

湖底真有一个水下古城吗?如果真有古城的话,那它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而它又是怎样沉到湖底里去的?

抚仙湖的探测发现

1992年,科学家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发现了大量的水下人工建筑的遗迹。2001年夏天,云南省玉溪市政府开始对抚仙湖进行第一次科考。经过此次科考,“抚仙湖底存在着一座水下古迹”的说法被逐步证实。为了进一步揭开抚仙湖神秘的面纱,中国水下考古队大规模地正式进驻抚仙湖,一场气势恢宏的水下考古活动就此展开……直到2005年12月,抚仙湖“水下古城”全貌展露无遗。这座在此静静地沉睡了上千年的“水下古城”比著名的庞贝古城还大近一倍,而如此大型的水下古城的发现,在中国尚属首例。

考古队重点探测的位置在湖的东北部区域,也是水下古城遗址所在地。考古中,除了动用专业水下考古人员之外,还动用了专门做水下探测任务的“蓝鲸”号潜水器,负责探测水位较深的区域。“蓝鲸”号有过多次执行深海目标探测与定位任务的经验,并配备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最先进的声呐扫描仪,可供四人乘坐。这次,潜水器进入遗址所在的水域,在湖底发现了大量散落着的形状整齐的石块、一堵南北走向的石墙、一条由石板铺成的类似于街道的建筑物、一座气势恢宏的高台式建筑。据初步考证,这座古城大致存在于2000年前,极有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而这次考古探索发现对于揭开古滇国的兴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06年6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长柱连同云南大学考古学教授李昆声等专家聚集到抚仙湖畔,对之前一个个的重大发现再次进行严密考证,并初步推断,在沉于湖底的古建筑群中,存在于F区的一座古建筑确为宗教祭祀用的神坛之类的建筑。

古城中的古建筑群由8座建筑组成,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20多米(差不多十层楼高),形状类似美洲玛雅人金字塔的建筑。另外,还有一个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建筑,此建筑底座宽63米、高21米。在这些建筑群中间,还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约长300米,宽5~7米,石板的形状不一,上面雕刻着的几何图案精美绝伦。

抚仙湖的重重谜团

对于抚仙湖的形成,这里有一个故事:最早之前抚仙湖所在的县不叫澄江县,而叫河阳县。河阳县的县城在南边,那个时候也没有抚仙湖。当时县府衙门的门口,有一对大石狮子。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疯道士,这道士满街地疯跑,边跑边吼:“狮子眼睛红,说说水晶宫!”但是没有人理会他,以为他只是个疯子。谁想,不多久,石狮子的眼睛真的红了,整个河阳县城开始向下沉,水开始往上涌,越涌越多,最后淹没掉了整个河阳,原来的县城永远地消失了。

故事毕竟是故事,虽有人为编造的成分在里面,但抚仙湖的确处处透着神秘色彩。据司马迁《史记》等史书记载,战国时楚国想扩大势力范围,于是派手下大将庄蹻率领大军来到滇池(现在的云南地区),征服当地少数民族。正欲返回,不想碰上秦国入侵楚国,切断了回路,最后庄蹻干脆在滇池称王,史称“庄蹻王滇”。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王朝将滇国设为“益州郡”,滇王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古滇文明逐步被汉化。加上缺乏文字记载,关于古滇国的一切,最后成了一个历史之谜。同时,在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曾描述西汉王朝在抚仙湖一带设有俞元城,但俞元城到隋唐以后再没有相关文字记载。在第一次考古发现的时候,专家根据当时挖掘出的有关线索推测这座古城可能就是古滇国国都或者是俞元城。可在第二次的水下探秘之后,发现原来的推测似有不妥:首先,该建筑群经过声呐探测扫描,面积大约2.4平方千米,如此大的城市规模非一般的都城、郡县可以达到的。其次,不管是古滇国国都还是俞元城,它们的建筑结构都是土木结构的,但水下古建筑群却是以石头为主的建筑构造。然后,据澄江、江川等地的各类墓葬群里面出土的青铜器判断,古滇国青铜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兵器,上面通常都雕有奇特的动物造型,如变形的青蛙、龇牙的蛇头、猴头人身等,面目表情刻画得逼真清晰,异常传神。可此次考古发现的图案,如三道人工的划痕、“0”“1”符号、七个排列规律的石孔、象征太阳的简单图案、“人面”图案等,都是简单的勾勒。它们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不同,显然后者更为原始古老。

抚仙湖一直给世人留有神秘的印象,关于它的七大千古之谜也被湖边人祖祖辈辈给留了下来:

谜团一:抚仙湖下存有天然人体库?据曾经潜入湖底的潜水员透露,抚仙湖湖底尸体数量庞大,水下尸体均呈现倾斜状,男尸前倾,女尸则向后仰,并且随着水流自然运动,如同活人一般。

谜团二:湖中存有大鱼?抚仙湖里面的大鱼,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有人说:有一次乘船过抚仙湖,到尖山时,狂风大浪,不远处看见一个像船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瞧,却是一条大鱼的背脊。

谜团三:水底建筑?当地盛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古代的时候,抚仙湖的所在地是一个很大的坝子,在坝子的里面,有一个繁华的城池,后来一场大水将这个坝子全部淹没,从前热闹非凡的城池从此沉入水底。

谜团四:航空禁飞区?抗战时期,一架国民党的飞机,当时本来已经准备降落在呈贡机场,不想偏离航向,鬼使神差地撞到抚仙湖畔的老虎山上,最后造成机毁人亡。20世纪80年代,我军一架军用飞机在飞到抚仙湖上空的时候,因仪表失灵,最终导致飞机失控,坠入湖中……类似机毁事件发生多次。后来,抚仙湖被列为“航空禁飞区”。

谜团五:惊现光环?1991年10月24日,这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日,村民张玉祥等人乘船到湖中捕鱼,却惊奇地发现湖的中央部位冒出了一个发光的圆盘,相当耀眼夺目。

谜团六:孤山鲛宫?据民间传言,孤山下面有龙宫,还有许多的洞,抚仙湖的鱼常常跑去游玩,可是洞口太小它们身子又大,每次进去就出不来了,最后永远地待在里面。

谜团七:界鱼石?在抚仙湖与星云湖中间的隔河上,有一块“界鱼石”,从抚仙湖游来的抗浪鱼与从星云湖游来的大头鱼,每次游到此处又各自回游,形成“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奇观。

这些传说本身带有一定程度的神秘色彩,再加上在传述过程中人为的加工篡改,真实性更加令人怀疑。但有些传说却逐步取得证实,比如关于水底建筑这一谜团。

寻宝李家山

昔日热闹非凡的古城沉入水底,所有值钱的东西也一并沉了下去,抚仙湖究竟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宝藏呢?

在抚仙湖的西面有一个小山丘,山丘看似平凡无奇但名声响亮,它就是李家山。李家山地处江川县城北约15千米处,东南走向,海拔1778米,从山脚到山顶落差有60米的样子,属于星云湖畔多依山的支脉。据当地老人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古战场,诸葛亮曾带兵在此征战。

由于受到水底科考条件的限制,对抚仙湖湖底的宝藏探险还一时难以实现。1965年9月,各地纷纷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当地人也开始在李家山上挖大寨田,挖出大批青铜器,但村民们只是将其丢在簸箕箩筐内拿回家当废铜烂铁卖给供销社,帮补家用。1972年,文物发掘工作正式展开,发掘出战国至汉的古墓27座,文物1300多件。1973年,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云南省青铜文物展览”中,李家山出土的文物竟占了一半。其中,最珍贵的一件文物是“牛虎铜案”,长76厘米,高48厘米,重30千克。在古滇国时期,它是贵族在宴客或祭祀等活动中用来切肉盛肉的华丽工具。

“牛虎铜案”以牛的四脚作为案足,牛背呈椭圆形盘状,一只猛虎扑在虎尾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圆盘。在大牛的腹部下面还站着一条小牛,悠然自得、神态自若。整个铜案呈现出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1991年12月19日,云南省考古所张新宁连同省考古所和江川有关单位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情况下,对李家山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此次挖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还包括不少金器,引来无数人的围观,一时之间,李家山被挤得水泄不通。李家山此次出土的铜鼓还有那些高规格的青铜器,不管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令人叹为观止。张新宁对外宣称:李家山应该是古滇国的一个王族墓地。并且据研究表明,李家山古滇国墓地的时代是从战国后期一直延续到东汉初期,并且在战国后期就已经进入青铜文化的繁盛时期。这说明,古滇国的统治者发迹于李家山一带,只是后来才将古国中心转移到了石寨山地区。西汉王朝意图歼灭古滇国时,滇王又退回李家山,直到中央推行郡县制,古滇政权名存实亡。

如今,每当雷电交加之时,抚仙湖一带的李家山便屡发雷击事件。专家分析,这说明李家山可能还埋藏着大量金属物质,因为金属物质极易将雷电从空中引下来。难道在抚仙湖还有大量的宝藏尚待人们发掘?

抚仙湖水下古城图片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质好到可以直接饮用。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据说在风平浪静时,站在附近的山顶,可以隐约看到抚仙湖下有一座古城。

抚仙湖是一个倒葫芦形的幽深湖泊,真的非!常!深!! !有多深???抚仙湖湖水水量是太湖4.5倍,洱海6倍,滇池12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给大家做个比较:西湖的平均水深是2.27米,鄱阳湖雨季水漫长时20米,洞庭湖30米,青海湖最深75米。 而抚仙湖平均水深95米,最深处有160米。 当然,全国最深的湖泊是天池,最深处有300米,平均150米,不过天池的蓄水量,只是抚仙湖的10分之一。

事情要从1992年说起,有个叫耿卫的人喜欢潜水,打算利用2到3年时间潜游完云南抚仙湖水域。同年的5月2日,耿卫潜至抚仙湖东北面水域,发现湖水在这里变浅。他便下潜至水下约9米的地方,看到长满水垢和青苔的石梁,顺着石梁向下,发现这里的地质状况非常奇特,湖底堆砌了大量的青石块,且个别的石料体积很庞大,和湖底其他地方不同。由此引出震惊全国的水下古遗址。

2005年12月某水下考古队进驻抚仙湖,进一步的探测,发现古城是有8座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座高20米、相于十层楼高的金字塔形建筑物最引人注目。

考古队还发现了一个底座宽为63米、高21米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建筑,在这些建筑群中间,还有一条300米长、7米宽镌刻着精美图案的石板路。考古队初步考证,这是一座2000前的古城,很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或者俞元城。

但是据乘坐潜水艇沉入湖底和潜入水下的潜水员透露,当时抚仙湖水下发现尸体,水下尸体数不胜数,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人体库,这些水下尸体都是斜站着的,男尸前倾,女尸后仰,还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游动,好像活人一般。

当时玉溪市、澄江县曾联手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抚仙湖水下探秘活动。由新华网云南频道、玉溪新闻网、玉溪日报等联合,与央视同步对整个探秘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网上直播,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即时把水下探秘的过程、结果传向世界,然而拍摄过程仅仅40分钟直播就中断,草草收尾。明明感觉广告过后,回来就可以看见潜水员进入水下古城了,怎么后来就没有了呢,是不是突然发现了什么,所以只好把后面的节目减掉了?至今不能找到当年的那段拍摄视频……

抚仙湖八大千古之谜

水下“活人”

在流传已久的传说中,这座湖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座古城,突有一日天崩地裂,大地瞬间撕开巨口,一个无底深渊突然吞吃了整座城市和城里所有鲜活的生命。大水漫涨,朝夕之间,所有一切沉沦湖底。多少未能实现的梦想,多少无法走到的明天,多少人,多少遗憾,痛苦,震惊,不解,全部被没有理由的拖入冰冷水底。于是死者在幽暗不见天日的水底仰望,年复一年,像诅咒,又像循环的镜像一样。

抚仙湖水的性质:水深,水寒,水压大,确实可以创造类似冰柜的环境,死人和放在殡仪馆冷柜里类似,以极慢的速度腐败。

其次,这样的巨大水体,内部的水流方向是很复杂的,外加湖底有泉眼喷发,完全可能让死物不会马上沉底,甚至长期不沉底,但被卷在涡流中,又不能上浮,而是维持漂浮状态。至于尸体为何会呈站立姿势,归根结底还是力的平衡,腐败后产生的气体堆积在胸腔,产生的浮力向上,引导尸体保持站姿。

再次,大量尸体可能确实来源于从前城市的沉陷,以及各种各样原因落水之后没有被打捞起来的人。假定尸身不腐,那么积年累月也有非常可观的数量。

80年代澄江上沉了一艘船,风浪大,很不幸船沉没了,遇难者大概10人。其中一个是怀胎快到足月的孕妇,家人悲痛无法自持,公安机关也倍感责任重大,想想无论如何也要帮家属找到遗体。

打捞工作非常困难,但公安干警们仍是出动了最大警力,付出了10倍艰辛,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捞到了东西。

那个年代很原始的蛙人潜水员,浮上来说,应该是了,看身形是孕妇没错,还另外捞到一个男人。

船上的人充满期待,也充满紧张把网一点点拖上来,出水一看,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尸体是一位孕妇没错,但周身肌体呈灰白蜡样,一丝不挂僵硬屈曲,皮肤下像是结了薄冰,出水以后就开始不停冒水。再仔细看,发现这根本不是前几日溺亡的孕妇,经村民辨认,这个孕妇其实是两年前落水身亡的。须臾之间,这具尸体已逐渐变形,直至崩解。

在场所有人无不毛骨悚然。局长当机立断,另一具尸体先不出水,找专家来研究。

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另一具尸体穿着清朝服饰,是男尸,保存非常好,后来的结局是做成标本放在县公安局。

其实这次倒霉的打捞,捞起的是两具漂浮的尸蜡。

“ 尸蜡,一种特殊的尸体现象,肥胖的尸体长期停留水中或埋在不通风的潮湿地方里,腐败进展缓慢。约经3—6个月,尸体的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氨结合,形成脂肪酸铵,再和水中的钙、镁形成灰白色蜡状物质,使部分或全部尸体得以保存,称为尸蜡。可大体保存尸体的原形,并能保存某些暴力作用的痕迹,但较难推断死亡时间,具有一定的法医学意义。 ”

总结一下就是说:如果谁死在冰冷的水中,尸体腐烂速度不够快,原先那些肥肉就全部钙化,结成一层覆盖全身的蜡样壳。

综合所有,脑海中完整浮现出澄江幽暗中心的想象图:

倒置葫芦状下沉的湖,非常幽深,里面巨大无形的水流形成滚筒洗衣机一样经久不息的涡旋。

历朝历代死于非命沉落湖中的死者,只因形成尸蜡的缘故,逐渐变成统一的灰白,在涡旋中沉浮,飘动。

这些冰冷的死物,有的穿着古代的衣服,有的缠着一些破碎的烂布条,无头缺胳膊少腿,除了钙化的外壳,内部能被微生物腐蚀的部分,逐渐消解,最终总的质量越变越轻,像一个惨白且栩栩如生的人壳,在幽绿的水中顺水而行。

海马出没

深山有灵,深水有怪。据道光《澄江府志》“杂异”载:“在抚仙湖中,有物如马状 ,浑身洁白,背负红斑,丈尺许,时出游水面,迅速如飞,见者屡获吉应。”?民国《江川 县志》“轶事”下载:“乾隆四十三年,抚仙湖中于十月内有海马出现,自江川立昌前起, 向东南奔腾,水如翻花,至宁州塘子岸边没。葛炜学生王蕙见,及同学人皆见。旧传清初海 马现,兆赵少宰、李中丞之瑞”。

湖中存有大鱼

抚仙湖里面的大鱼,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1992年7月29日,禄充村渔民张之亮从抚仙湖中捕到一条大青鱼,长155厘米,重64公斤,此鱼曾用药水作防腐处理,在禄充展出,前往观看者甚多。随后,又有一条重达73公斤的“青鱼王”被捕获。

在若干年前,曾有人在岸边看见湖心深处有条如鲨鱼似的大鱼,在湖里翻腾游动,尽管当时雾蒙蒙一片,然则当时发现这条大鱼的人数众多,都声称确有其鱼。以至于再后来的某段日子里无人敢再乘船驶往湖中心,直到今天人们说起时仍然津津有味,绘声绘色。

航空禁飞区

抗战时期,一架军用飞机,当时本来已经准备降落在呈贡机场,不想偏离航向,鬼使神差地撞到抚仙湖畔的老虎山上,最后造成机毁人亡。20世纪80年代,我军一架军用飞机在飞到抚仙湖上空的时候,因仪表失灵,最终导致飞机失控,坠入湖中……1992年11月9日 ,抚仙湖发生特大风暴,数百条捕鱼船和近千名渔民被困湖中,还出动空军救援,然而飞机一直在高空飞行……后来才知道,抚仙湖上空列为“航空禁区”!一般不能在抚仙湖上空飞行,非去不可时,必须 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低空飞行。

夜见光环

1991年10月24日,这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日,村民张玉祥等人乘船到抚仙湖中捕鱼,却惊奇地发现湖的中央部位冒出了一个发光的圆盘,相当耀眼夺目。

万鱼朝圣

每年的夏秋时节都能看到孤山东南水域大约一两百亩的水面,黑压压一大片,全是将近半米长的黑色青鱼,一个挤一个,浮在水面,全部绕着岛游动。场面堪称惊悚,像是广场聚会;一会按一定方向几列纵队缓缓前行,像是在游行,有大鱼 在前,鱼们前呼后拥,像是帝王出巡一般。传说鱼王外出游玩时,不小心钻进大孤山没能出来,鱼群为救鱼王一起撞向孤山,没能撞倒困住鱼王的大孤山,却撞倒了小孤山,此后鱼群每年都到大孤山给鱼王朝拜,把食物和外面的消息带给鱼王。

怪石界鱼

抚仙湖和星云湖中间的隔河上,有一块“界鱼石”,抚仙湖的抗浪鱼和星云湖的大头鱼,游到此处各自回头,形成了有名的“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奇观。湖水虽然相通,鱼游到这里就会折返。

界鱼石,有人说它像一个咆哮怒吼的虎头,虎乃百兽之王,鱼也害怕,到此不敢过界;有人说似一个龇牙咧嘴的猫头,它的倒景在 河里,鱼怕猫,所以不敢越界。

后来有人说是两湖的水质导致的两湖鱼不往来,然而仔细一想,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水经由隔河流向抚仙湖,这样的理由未免太过牵强……

水底建筑

汉代云南有一个县名俞元县。 俞元县是一个大县,很有名。据史料分析,俞元县境是现澄江、江川、红塔、石林(路南)等县区,这样一个大县、强县,其县治龙池洲应是一个繁华的不小的城池。这个城池肯定不是现在的澄江城,那么,汉代的俞元县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城池是否已经沉入抚仙湖里了呢?

当年那些水下考古的队员,举着摄像头,对准水底古城一阵兴奋,再聚焦却发现古城中影影绰绰,似乎生机勃勃。兴奋难耐,继续前进,却发现完全不对劲,不是想象中绚丽多姿的水底鱼群,不是珊瑚也不是虾蟹贝壳,而是奇怪的白影。

在古城四周,上空,盘旋的是一个个腐败晦暗的灰白死物人壳,飘散着长发,随水流点头就像在喘息。

然后导演肯定就一脸黑线了……这种东西让电视机前千千万万的观众看到,还了得???一怒之下,整个纪录片腰斩。

而期待已久的对“考古潜水游乐园”的投资,除了央视发飙,开发商捐款潜逃,省领导几顿臭骂,地方政府其实也是再也不敢提起。

可以确实抚仙湖基本上每年都会死人,尤其是前些年,每年必有各种前途远大的少年青年,尽管通通深谙水性,却莫名其妙以最不可能的方式溺水,导致好多家长都不许家里刚高考完的孩子去抚仙湖玩……

一个听来的故事

小A从小生活在抚仙湖边,小时候是阴阳眼,十岁以后就不是了。她外婆是昆明很有名气的法师,做法事时,她外婆使用的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水。那么这样的氛围下,小A从小就被禁止接近非人工的河流湖泊(翠湖那种不是啊),小学时候,有一次他妈出差,他爸那边的伯伯就带着他到澄江玩。反正他爸那边亲戚也不是很信神叨叨的外婆那一套,无知者无畏嘛。

小A看见澄江时,简直高兴坏了,他大伯也欢喜,带着就往水里面走,小A脚才一进水,就感觉被针扎到了,想想可能有碎石头,没在意,就继续拉着大伯的手往前走,可是走到水漫过膝盖,就已经难受的受不了,所有浸没水的地方,像是被无数的针扎在皮肤上的感觉,现在想来,就是踩在冰水里的感觉。

小A问他大伯,说水怎么会这么冷?他大伯说动动就不冷了,然后想起来可以拍点水在小孩身上,帮小孩适应水温。一拍一个激灵,一拍一阵哀嚎。小A觉得太冷了不想游了,就说冻死了,不游了,说毕想往岸上跑。他大伯呵呵了,八月大太阳的天这水还能冻死你?于是说,男孩子怎么能那么怂,抓过他把他按得坐在水里。

然后小A就哭了,仿佛被开水烫到一样,但哭声骤然止息,并开始呕吐不止。他大伯觉得不对了,发现他脸和脖子乃至四肢都变得通红,眼皮嘴唇什么的,都开始变形,肿了起来。问他怎么了他也说不清,嗓子里乌鲁乌鲁的,看起来呼吸困难的样子。

慌张的大伯赶紧拎起他就送县医院。在医院一看,说是可能是水里什么东西咬了过敏了,赶紧输液抢救。针水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全身都找遍了也没看到任何伤口。输完液,红点褪了,医院说没问题了,小孩只是累了所以才那么精神不振昏昏沉沉,他大伯就把他送回家了。

才到家,她外婆已经面色阴沉站门口等着了,穿好了做法事的袍子,虽然没说话,但眼神像钢刀一样插向二逼大伯的脸。他大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讪笑着扔下小A转身就开溜,结果当然是他爸作为替罪羊被外婆狠批一顿。

他在水里招惹了什么东西,阴气重到他外婆不让他进门,拖到楼下花园里做的法事。有他外婆在,银酱随后就没事了,只是经历了一场浑身瘙痒、蜕皮的缓慢过程。小A伪装得很自豪的告诉别人是去澄江玩晒脱皮了。

只记得他外婆语重心长的问过他,那么冷的水你也要去游?看不见那些冰坨坨吗?啊啊啊,冰坨!!!!坨!!!!冰!!!!……

外婆这个词用的……现在想来真是一阵头皮发麻……

相关文章
世界上最奇特的鱼
世界上最奇特的鱼

导语:无论海洋,还是江河湖泊,无论淡水,还是海水,有水的地方就有鱼!但是你见过世....

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
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

导语:又是外星人,又是地心人,网上谣言四起,却不见他们现身!传说中的地心人为什....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导语: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也是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探究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原因,自今还....

凌惠平出土真的会说话
凌惠平出土真的会说话

凌惠平出土真的会说话导语:说起千年古墓汉代女尸凌惠平,我的心中还有许多疑惑....

复仇之花是什么花
复仇之花是什么花

复仇之花是什么花导语:复仇之花电影让我一睹枪战片的火爆镜头,最近曝出冥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