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异事

崇祯为什么厚葬魏忠贤

时间:2017-08-28 19:18:29

崇祯为什么厚葬魏忠贤

导语: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一列处置赢得朝野称颂,然而在临死前却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崇祯皇帝厚葬魏忠贤成为历史一大疑点!可是崇祯为什么厚葬魏忠贤呢?崇祯皇帝为厚葬结党专权祸国的阉党之首呢?据悉,明熹宗朱由校临死前,叮嘱即将继位接班的弟弟朱由检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崇祯皇帝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的话。

2.png

崇祯为什么厚葬魏忠贤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忠贤严加押送,对跟随的余党,立即擒拿。据说发配途中的魏忠贤得知此讯时,正在一家客栈听小曲, 逮捕令加上凄凉小曲,使魏忠贤万念俱灰。次日凌晨,魏忠贤在住所上吊自杀。随后崇祯皇帝开始讨伐阉党,对乱政太监开始大规模清算。

他下令召回诸边镇的镇守中官,使宦官不能再拥有兵权。即位之初的崇祯帝,对宦官深具戒心,禁令不断。下令宦官非奉命不得出宫门,让宦官失去交接外廷的机会。但是十七年后,崇祯皇帝又干了厚葬魏忠贤这等令人捉摸不透的事。有一种说法,是崇祯之所以这么做,是在四面楚歌之际,听了随从太监曹化淳说了这样一句话——“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显然,在太监们心目中,魏忠贤比东林人那帮大臣更能干、更实用。那么,崇祯是不是最后也是如此默认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崇祯执政十七年,最大的变化,是对宦官的态度的转变,在执政之初,他杀魏忠贤,体现了对宦官极度厌恶心态,而在执政中后期,他对宦官的态度又好转起来,回到了皇兄天启皇帝当初的怪圈,重新起用太监。

这位痛恨宦官的皇帝,下令免去那些在天启朝被逮捕处死的阉党官员的“赃款”,释放他们的家属。 京畿卫戍之权、监督军队之权,统统交付宦官。从讨厌到依赖。这是为什么呢?不能排除,是大臣无能与无忠,令其皇帝失望。其次,只有太监,对皇帝亦步亦趋、言听计从。崇祯皇帝或许感到,大臣们离心离德,还是身边的奴才太监最听话、值得信任。在李自成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崇祯在生命最后时刻做了深刻反思,继位当初,铲除魏忠贤阉党后,他重新起用了倡导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及复社人,但是这些人在国内动荡、边关危急的存亡之际,擅长空谈、治国乏术。懦弱、酸腐和无能令其大失所望。而洪承畴等能臣,又在关键时刻,投敌变节,令信任他的皇帝颜面扫地。

崇祯帝朱由检临死前,写下一段著名的遗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显然,这位亡国之君把亡国之责算在了外廷下大臣头上,而没有指责内廷的太监。而他信任的太监,在国家危亡时的表现又如何呢?史书记载,这批宦官“挟势恣肆”,掣肘将领,侵蚀军饷,避敌殃民,谎报军情,冒功请赏……无所不用其极。崇祯最后时期让他们守城。结果李自成进京时一声炮响,这支庞大的不男不女的特种武装,立即作鸟兽散。

崇祯为什么厚葬魏忠贤

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十七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

每次读《明史》读到这里的时候,笔者总要惊讶一番,沉思一番。惊讶的是,崇祯在李自成大兵压进的危急时刻,不把全部心思放在调兵遣将上,居然还有闲心做一件与御敌守城毫不相干的事情;沉思的是,崇祯在国破人亡的慌乱绝望中,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自己打倒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重新审视魏忠贤的价值和功绩,并出人意料地为其收集骸骨、修坟立碑。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在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深明大义和远见卓识。

凭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延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国家、讲求原则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层能力、这种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崇祯即位的时候,海内难民揭竿四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魏忠贤这样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和把握动荡时局能力的“能人”来独挡一面,虽然无法扭转国势日衰、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坍塌崩溃。但崇祯为了整饬内政和平息民愤,更是为了报仇雪恨和独掌大权,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势彻底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

能够不动声色的一举铲除魏忠贤,一直是崇祯自我标榜的人生得意之作。然而,正是由于过分欣赏自己的才干,过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却让他从自信变得自负,最后变得刚愎自用。魏忠贤死后,崇祯起用了倡导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但在国内动荡、边关危急的存亡之际,那些擅长空谈、治国乏术的文人儒将能顶个屁用?杨鹤对民风彪悍的起义军实行“招安”,袁崇焕与狼子野心的皇太极私下“和谈”,无不表现出东林党人的中庸、懦弱、酸腐和无能。

尽管崇祯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还频繁的调整干部,十七年间他竟然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和五十个内阁大学士。这种让人噤若寒蝉、如履薄冰的高压态势,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导致“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国难当头,非常时期,个人恩怨和个人私欲是不是应该暂时放一放呢?毕竟,国祚永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时,也让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十七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康熙四十年,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这是后话。

天启七年(1627年)思宗朱由检登位以后,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伤民财;十通关节。思宗下令清查“阉党逆案”。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六人,交结近侍十九人,交结近侍次等十一人,逆孽军犯三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交结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颂四十四人,共计二百五十八人,再加上漏网之鱼五十七人,共计三百一十五人。十一月魏忠贤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魏忠贤在凤阳途中,仍豢养一批亡命之徒,崇祯大怒,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京中审判。李永贞得知消息,连忙派人密报魏忠贤。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在阜城南关尤氏旅店与同伙李朝钦痛饮至四更,最后上吊自杀,尸体被挖出后,任人千刀万剐。而崇祯在李自成攻进北京前夕,不知何故突然想起魏忠贤之功绩,遂在太监曹化淳建议下,收葬其遗骸于魏当年选定的墓地香山碧云寺。康熙年间御史张瑗巡视北京西城时发现魏忠贤墓依然“峻宇缭墙,覆压数里,郁葱绵亘,金碧辉煌”,据此进言称帝京周围不应“留此秽恶之迹”,于是到康熙四十年终被夷平。

崇祯为什么厚葬魏忠贤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在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深明大义和远见卓识。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国家、讲求原则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层能力、这种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崇祯即位的时候,海内难民揭竿四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魏忠贤这样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和把握动荡时局能力的“能人”来独当一面,虽然无法扭转国势日衰、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坍塌崩溃,但崇祯为了整饬内政和平息民愤,更是为了报仇雪恨和独掌大权,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势彻底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

能够不动声色地一举铲除魏忠贤,一直是崇祯自我标榜的人生得意之作,然而,正是由于过分欣赏自己的才干,过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却让他从自信变得自负,最后变得刚愎自用。

魏忠贤死后,崇祯起用了倡导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但在国内动荡、边关危急的存亡之际,那些擅长空谈、治国乏术的文人儒将能有什么作为,杨鹤对民风剽悍的起义军实行“招安”,袁崇焕与狼子野心的皇太极私下“和谈”,无不表现出东林党人的庸俗、懦弱、酸腐和无能。

尽管崇祯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这种让人噤若寒蝉、如履薄冰的高压态势,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导致“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

国难当头,非常时期,个人恩怨和个人私欲是不是应该暂时放一放呢!毕竟,国祚永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时,也让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

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康熙四十年,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这是后话了。

崇祯为什么厚葬魏忠贤

提起明朝的大宦官魏忠贤,史书及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无不将其被列为奸臣贼子,结党专权祸国的阉党之首。然而,就这位被崇祯帝登基不久就下旨要了其命的大太监,十七年后,在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跑到煤山自缢身亡的前五天,又专门下旨重新安葬了他,留给后世种种谜团。

史料介绍,魏忠贤从小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二十多岁已有妻室子女时,因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恨而自宫。自万历年间他被选入宫,靠左右逢迎奋斗了三十多年,终于在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明光宗朱常洛驾崩,从小被他精心服侍过的朱由校即位,成为熹宗皇帝后开始发迹。

整个天启年间,特别是出任司礼秉笔太监后,在熹宗皇帝的万般宠信下,魏忠贤逐渐成为朝中最有权势的人。他结党营私,滥杀忠良和无辜,打击陷害自己的政治对手东林党人,朝野上下一时对他怨声载道。但由于有当朝皇帝的庇护,谁也奈何不了他。崇祯帝没继位时对此早已耳闻目睹。

词条上这样记载:魏忠贤(1568年-1627年),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也有明史研究者认为: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

还说,魏忠贤把持朝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魏忠贤的功劳其一是斥退东林党人,根源上消灭党争,从而稳定内政;其二是善于团结底层,安抚民众。重用了解民情的低级官吏,加强保甲联防,还通过修造皇极殿等工程来粉饰太平,活跃士气,并及时平息了东林党人挑动的所谓苏州民变。而在魏忠贤死后不过数年,闯王李自成和张献忠就烽火燎原了,局势从此不可收拾。其三是任用得人,调拔得当,稳定边关,有效抗拒满清。魏忠贤时期,满清在边关得利不多,魏死后,边事从此面目全非。这些都是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临死前,叮嘱即将继位接班的弟弟朱由检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当时,朱由检表面应允,心里根本没有把这两句话听进去。

宠信自己的熹宗皇帝那么年轻却突然死了,魏忠贤不知自己的前途如何,也不知新皇帝会怎样对待自己。他虽然在宫中极有权势,却不敢公然加害新皇帝。

据传,崇祯帝在入宫当天,一夜未眠,取来宦官身上的佩剑以防身,又牢记皇嫂张皇后的告诫,不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

此后,魏忠贤又施展了许多手段拉拢接近崇祯帝均为奏效。在朝野一片倒魏的弹劾声中,崇祯此时已是魏忠贤一日不除则心中不安。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崇祯帝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去安徽凤阳守陵。谁知,聪明一世的魏忠贤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卫兵1000人、大车四十余辆,声势浩浩荡荡。这无疑刺激了崇祯帝敏感的神经。于是,崇祯帝接着下了一道谕旨,命锦衣卫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六日,在阜城县(今河北阜城)南关的旅舍中,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呆在客栈中,听着旁边房间里一名书生的《桂枝儿》小曲,最后自缢而亡。

在魏忠贤自缢而死后,崇祯下令对他分尸于河间。 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又平反魏忠贤造成的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这之后,明王朝最终走向覆灭的历史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明熹宗临死前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或许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肯定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还是很有作为的。

崇祯皇帝上位时,海内饥民揭竿四起、关外满清虎视眈眈,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面前,朝廷还真需要有一位富有理政经验,善于把握动荡时局的“能人”来独当一面,虽然无法扭转国势日衰、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使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明王朝快速覆亡。

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皇帝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已经崩溃了。

(崇祯帝自缢处----今北京景山公园内)

明朝末期国事动乱,朝中官宦腐败,国库亏空,崇祯再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也难以应付这种局面。他十七年中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和五十个内阁大学士,都于事无补。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在他跑到煤山上吊自杀前的第五天,命人秘密将魏忠贤的遗骸收葬于香山碧云寺。收葬魏忠贤遗骸,也许是崇祯皇帝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认识,更或是他对自己当了快二十年皇上却无力回天的最后忏悔。

相关文章
恐怖照片吓死20万人
恐怖照片吓死20万人

导语:网上不是所有照片都能看,有些恐怖照片不但能人起一身鸡皮疙瘩,可能要了你....

百慕大三角之谜是假的
百慕大三角之谜是假的

导语:谎言终会被戳破,真相终会被揭开!曾经疑点重重的百慕大三角之谜是假的???....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导语: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也是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探究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原因,自今还....

和胳膊一样细的腿图片
和胳膊一样细的腿图片

导语:都说胳膊拗不过大腿,可是当腿和胳膊一样细,你还会这样认为吗?最近网友晒....

中国古代十大阵法图解
中国古代十大阵法图解

导语:随着九州牧云记电视剧的热播,秘术一度被热搜!而中国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