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异事

二叠纪十大恐怖生物

时间:2017-12-13 15:48:41

导语:在遥远的二叠纪,生命已经很活跃了,大量的远古生物诞生了!已经绝迹的三叶虫就是二叠纪十大恐怖生物之一!据悉,三叶虫是二叠纪时代生命力极强的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还有,它是奇虾的猎物。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天崩地裂臭气弥漫(图)

二叠纪十大恐怖生物

二叠纪的植物模拟图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的“中国的乐平统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个项目对2.52亿年前地球上一次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灭绝的时间和形成原因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这项研究对评估当今的地球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而在2.52亿年前,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那时都有哪些生物?为什么后来都灭绝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记者进行了详细讲述。

“在遥远的2.6亿~2.52亿年前,地球的这个历史阶段被称为乐平世。这时的地球上有一个名叫古特提斯洋的海洋,另外还有一个由冈瓦纳、劳亚和西伯利亚三块大陆板块构成的统一陆地,叫泛大陆,三面环抱着海洋。在这个海洋东部的深水区域里,生活着一大群稀奇古怪却又自由自在的生物,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古特提斯海洋里有哪些独特的底栖生物

这些生物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因为那是太遥远的记忆了。但它们知道的是,除非发生巨大的灾难,不然它们是不会离开这里的,因为这里的环境多好啊:这里处于古特提斯海洋的中心,又靠近赤道,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海水营养丰富,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当然,海里也有一些大个子的家伙,这些家伙很凶猛,有锋利的牙齿,有的还长着闪闪发亮的鳞片,在海里横行霸道,不过那些被它们吃的小家伙们繁殖得也快,数量很多,所以大家都不怕哪天自己家族都被吃光了,一直相安无事。

在这群生物里,最小的就是那些以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的细菌了,这些细菌小得几乎看不见,但它们数量惊人,随处可见,而且它们的生存能力最强,从地球上出现生物开始,它们就一直存在了。因为它们的存在,给比它们高一等的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而比细菌大一些的生物可能就是那些珊瑚虫或有孔虫了,珊瑚的家族谱系非常庞大,比如有四射珊瑚、六射珊瑚、横板珊瑚等等,四射或六射是根据珊瑚虫的特征来命名的。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天崩地裂臭气弥漫(图)

蜓类化石

而在广阔的海底,还生活着另外一个大家族,那就是蜓类家族,蜓类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蜻蜓家族,它是二叠纪古特提斯海洋中一个特有的“有孔虫”家族,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蜓类家族的个头也不大,一般只有几毫米,大的也就1厘米左右。蜓类家族也有很多分支,比如有个体非常小、像喇叭的喇叭蜓,还有像纺锤的古纺锤蜓,而大型的蜓类家族有新希瓦格蜓等。这些蜓类也喜欢聚集在一起生活,经常一发现就是一大群。

再大一些的生物就有腕足类的贝壳,比如长身贝类、直形贝类等,那时候的贝壳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一样,这些贝壳的形状很奇特,就是两片壳不都是鼓起来的,其中有一片往往是凹进去的,而且里面还有两个“触须”一样的东西,当它们饿时,它们就会张开双壳,摄取海水里飘来飘去的浮游生物。

除了贝壳,这片海洋里还有各种海绵、海百合,甚至从寒武纪(5亿年前)就出现的三叶虫到现在还生活在这里。

古特提斯海洋中的海上霸王是谁

而以上所介绍的各种生物大多都是属于底栖类生物,就是说它们平时基本上都固着于海底,不会到处乱跑,也没办法跑,除了三叶虫这样的节肢动物,有脚可以滑动水面“行走”。

而这时称霸海里的生物应该就是至今还不知啥模样的牙形动物和鱼类家族了,它们可以在广阔的海洋里到处游走,属于“主动摄食”家族,经常横行海里。这些动物有牙齿,可以残忍地将食物撕碎,而鱼类个头又大,据说它们最大的长达好几米,所以其他生物都很怕遇到它们,如果遇到它们正饥饿,那就只有等着成为它们的“盘中餐”了。

总之,在这片古老的古特提斯海洋里,由于气候温暖,生物的种类是极其繁多的。

而在这片海域几万公里之外的陆地上,又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二叠纪的陆地生物也很丰富

二叠纪时期的地球陆地就是一块贯通南北两极的泛大陆,大陆之间紧密连接。这时候的陆地气候大部分温暖潮湿,不过在中纬度地区也有一块宽阔的沙漠干旱地带,南极也有一个巨大的冰盖。

因为气候温暖潮湿,陆地的动植物繁殖生长得非常旺盛,而且有的个头还都非常大。这时候的植物以蕨类为主。因为水分充足,生态环境好,树木都长得异常高大茂盛,一棵棵都是参天大树,起码有十几米高,叶子也很肥大。这时最为繁盛的是鳞木(蕨类植物)、柯达树(裸子植物)和大羽羊齿,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因为植物茂密,飞鸟走兽也兴旺。这时的陆地上出现了许多两栖类和爬行类脊椎动物,比如麝足兽、二齿兽等等,这些爬行动物也高大威猛,身长有五六米,长得有点像现在的蜥蜴。另外也有恐龙的祖先,如杯龙目爬行类。此外这时也出现了哺乳动物,比如兽口目动物。而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动物,长相可能稍微有点差别,比如在寒冷的地区,这些动物可能还披着厚厚的长毛,就跟长毛象差不多。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天崩地裂臭气弥漫(图)

三叶虫化石

大灭绝前发生了哪些异象

环境恶化,一股不明臭气弥漫全球

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但又是危险与生机并存的时代,地震、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陨石坠落时不时会发生,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变化着。

从乐平世早期开始,气候突然出现异常的变化,地壳在不停地移动,火山还在不断地喷发,其中还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事件,比如峨眉山火山大爆发,很多生物类群在这次大喷发中丧生,甚至出现灭门的现象。

与此同时,让海洋生物不得而知的是,当时海水水位也开始渐渐下降,那些海水究竟去了哪里了呢?那些只能固着在海底的生物直到暴晒而亡的那刻都没想通这个道理。

海平面下降的同时,气候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干燥了,大气二氧化碳开始增加,温度越来越高,就连海里都感觉到非常沉闷,氧气逐渐减少,犹如一潭死水,有点过于沉寂了。没过多久,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空气中传来一阵阵腥臭,像是发臭的鸡蛋的味道,气味越来越浓,生活在海底和陆地的生物,凡是不能适应这种恶化的环境的只能留下来等死。

整个海洋就像一个“病人”,连陆地上的动物都感觉到了。整个地球都布满了硫磺味的臭气,大群大群的动植物被毒死,只有少量的留存了下来。

2.52亿年后的今天

东部那片海域变成了一座山

这就是整个二叠纪末大灭绝的过程,这次事件中,海洋中95%以上和陆地上75%以上的生物物种都遭遇灭绝,是地球经历的五次大灭绝中最严重的一次,它使演化进程产生重大转折。这次大灭绝,成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界石。

沧海桑田,经过2.52亿年的演化,地球形成了今天我们这样的格局,原来的古大洋被分割成了今天的五大洋,而那群生活在古特提斯海洋东部海域的海洋生物,早已被埋藏在地下,直到上世纪,一群科学家在当年这片海域的某一位置,也就是今天的浙江长兴煤山地区,发现了那群已经埋藏两亿多年的生物,它们形成了一块块化石,有的成为标定地质年代的“金钉子”。

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关于那次灭绝的原因,我们需要这些化石来告诉我们答案。

地球历史曾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事件:导致海洋95%以上和陆地75%以上的生物物种大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事件: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事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二叠纪末

生物大灭绝的幕后黑手是谁?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天崩地裂臭气弥漫(图)

是天外来客引发这次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天崩地裂臭气弥漫(图)

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大灭绝?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被公认为地球五次大灭绝中最惨重的一次。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次生物大灭绝?为什么海平面会下降?为什么二叠纪末的地球弥漫了一股臭味?这些臭味究竟来自哪里?谁是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着答案。

猜想一

天外来客“砸死”地球生物?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就开始着手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带头领导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已故古生物专家金玉玕,接着好几位研究人员也相继加入。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曹长群研究员告诉记者,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等全球很多处二叠纪化石和地层的研究,金玉玕等最终推断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由两幕组成,一次发生在大约2.6亿年前,被称为前乐平世灭绝事件,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与我们国家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时间上基本相同;另一次发生在二叠纪最末期(大约2.52亿年前),这次事件灭绝速度快,影响的范围涉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化石门类,持续的时间短,估计在30万年内,这在地质年代上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时期了。

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2000年,金玉玕等人在《科学》上发表了论文,认为是瞬间事件导致了生物的灭绝,因为二叠纪末期发生的生物灭绝速度太快了。所以有美、日等科学家推断2.52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其威力巨大,造成的强烈震波迅速席卷全球,瞬间杀死了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生物。更厉害的是,这次撞击激起了巨量的尘埃,这些尘埃悬浮在空中遮天蔽日,一方面造成全球气温下降,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整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如同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一样。当时,这种观点一度风靡一时,受到媒体和民众的普遍关注。

当时的总总,让科学家们都认为罪魁祸首就是“天外来客”。但随后,随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另一个可能的“凶手”逐渐浮出水面。

猜想二

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大灭绝?

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下面发现了绵延数千公里的火山岩,这一套岩石的分布区被称为“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实际上,二叠纪末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从2.6亿年前我国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一直到2.5亿年前西伯利亚的玄武岩大火山喷发。“当时西伯利亚的火山喷发面积特别巨大,相当于现在俄罗斯一半国土都是熔岩分布区。”

曹长群说,想象一下当时火山喷发的场面有多壮观:连绵数千公里的地壳被火山熔岩撕裂,岩浆如洪水般涌出,在数千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肆虐蔓延……而且,我国华南地区位置这里也有火山爆发。那究竟是不是火山惹的祸,导致了当时地球生物的大灭绝?但曹长群说,西伯利亚大规模火山喷发只是导致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的一个幕后凶手,它不是打死生物的那颗“子弹”。

因为,2.52亿年前生物的灭绝只用了30万年,而二叠纪末大火山一直持续不断爆发了8百万年。如果是火山爆发导致生物大灭绝,为什么直到最后的30万年生物才突然灭绝?这就让火山爆发导致生物大灭绝,显得难以自圆其说。

猜想三

无比活跃的板块运动是幕后黑手?

既不是陨石砸绝了地球生物,也难以用西伯利亚大火山来解释地球生物的最大灭绝事件,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二叠纪末(2.52亿年前)生物的大灭绝?

记者看了当时研究小组展示的全球古地理分布图。那时候,全球形成了统一的一个大陆,称为泛大陆。但中国大部还几乎是一片汪洋,整个华南处于古特提斯洋东侧。但随后,地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陆板块构造出现了大运动,地震和火山喷发不断发生,让海洋和陆地渐渐分离。接着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反应一:板块运动导致大海退,并形成局限海

地球这种活跃的板块构造运动,导致了当时的大海退,当时海平面下降得厉害。“海水直降200米”海水都到哪里去了?曹长群笑着回答,由于地球不停歇的板块运动,让海底扭曲得厉害,尤其是凹陷特别严重。让海底从盆变成了桶,水都跑桶底去了。

而这种剧烈的板块运动,让海底巨变的同时,也让大海从“大床单”变成了局限海,直接影响了海底洋流的沟通。海水无法沟通,从而影响了海底洋流的交换。“本来大海的洋流,冷水往下冲,而暖水往上走,这样不断交换的洋流确保了海洋中各个层次的营养。”曹长群说,渔民们都是跟着洋流去找鱼的,因为洋流方向鱼儿聚集得多。遗憾的是,那时候的大海,已经成了局限海,停止了洋流活动。这样一来,海洋温度无法实现梯度交换,海水变成了不动的“静水”,渐渐地变成了死水。

反应二:局限海使得大洋环流终止导致气候变暖

由于大洋环流的减缓或者终止,极地和赤道海水以及海水上下不进行交换,这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的气候,气候变得异常干燥。

当时陆地上的动物们开始了忙碌的大迁徙,原本在赤道生活的动物,跑到地球两极附近去生活了;就连有花植物也往两极迁徙了。

曹长群说,二叠纪末,地球气候变得很暖和很干燥。这也导致了森林火灾。通过对当时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森林常常会莫名自燃。

反应三:硫化氢气体无法排放,大量聚集毒死生物

由于地球板块构造运动,加上火山,以及海平面降低等,造成当时生态系统的紊乱。推动大洋环流的温度梯度没有了,形成了温室效应,使得当时地面风化作用加强。于是陆地上富含营养的土壤、植物都被搬运到了大海中。

在煤山和其他地区,曹长群等也发现了很多陆地风化增强的分子化石证据。要知道,2.52亿年前,浙江的煤山是一片深海。而跑到海里去的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这打破了海里的营养结构平衡。让海洋低等生物瞬间大爆发。

真正让海里生物难以生存的,是一种叫硫化氢的有毒气体。正常情况下,硫化氢通过大洋环流和上升涌流,不断循环到空气中,消散了。但由于大洋环流没有了,储存在海底的大量硫化物无法释放到大气中,就不断聚集,并且向上扩散。它们一直扩散到距离海面20米左右的透光带。硫化氢扩散到的地方,几乎没有活物。“最严重的时候,就像现代的黑海,只有少量生物(例如:水母)能繁盛。”而距海平面20米左右的位置,正好是藻类生活的地方,由于不断涌上来的硫化氢,也让一些藻类活活毒死。

曹长群说,在距海面20米左右的岩石中,他们找到了一种绿硫细菌。这种细菌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出奇苛刻,不仅要求缺氧和充足的光线,而且只喜欢硫化氢,只生活在距海面20米深的透光层。这种绿硫细菌证明,当时在海下20米深的地方,已经被硫化氢占满了。如果不占满,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绿硫细菌。

“可以说,当时的海洋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臭鸡蛋味。”随后,硫化氢从海洋弥散到大气中,向大气喷发,造成了植物的变异。“正常的花粉只有两个孢子囊,但二叠纪末的花粉囊居然有三四个孢子囊。这说明当时的植物已经产生了基因突变,并不是正常的状态。”

曹长群说,硫化氢的慢慢扩散,让海里生物大规模灭绝,然后扩散到陆地生物的灭绝。

如今的黑海就类似二叠纪末的海洋

对比2.52亿年前,今天我们的地球是否会发生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呢?因为如今的地球也是多灾多难,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气候变暖,污染严重……

曹长群说,现在的黑海倒是有点像二叠纪末的海洋,里面除了水母没有任何生物,海平面20米以下也存在大量的嗜硫细菌。不过,黑海的面积很小,还不足以影响全球的海洋。二叠纪末的灾难是因为剧烈的板块运动引起的,而如今我们还不存在这种现象。至于现在的温室效应,也远没有二叠纪末的那么严重,而环境的污染,这需要人类好好珍惜地球,如果真有哪天把地球又搞臭了,那离大灭绝也不远了。

二叠纪十大恐怖生物

1.奇虾 奇虾,又名:古怪的虾,是一种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波兰及澳大利亚的寒武纪沉积岩均有发现的古生物。它是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根据推测,此类动物极有可能是活跃的肉食性动物。但是,研究发现,其中一个种Laggania很有可能是一种食用浮游生物的动物。

5.3亿年前的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莫过于奇虾了。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它虽不善于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厘米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奇虾还有别名:恐虾。原因在于,它真的很恐怖。奇虾的头部有一对大螯,眼睛有兵乓球那么大,最恐怖的是嘴巴,像个大碗,其中是像齿轮一样分布的锋利牙齿。

2.三叶虫 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还有,它是奇虾的猎物。

3.海口鱼 是一种原始的拟似鱼类生物,只有拇指般的大小,但却是生命进化史上的巨人,拥有坚实的外壳和身体非常独特,未来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溯源于寒武纪,被认为是至今发掘的最古老的鱼类。海口鱼确为已知最古老脊椎动物,它的发现对古生物学及动物源流的学说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将脊椎生物出现的时期进一步推至5.3亿年前。

4.布龙度蝎子 又名步龙度蝎子或雷蝎,是希留利亚纪一种长1米的水生蝎子。布龙度蝎子像现今的蝎子,但体型较大,也有更大的复眼。对于当时生存的大型动物,它们是一种重要的掠食者。虽说只有1米长,但是根据布龙度蝎子的咬痕,可以推测布龙度蝎子身长2.5米,最大达3米以上(不含爪子尾巴) 由于气候的改变,各种生命形式的进化发生了质的飞跃。地球开始变暖,到处都是长满杂草的沼泽,大型蕨类植物繁茂。此时,昆虫和两栖动物开始在陆地出现。布龙度蝎子身长1米,长有巨大的鳃和粗壮的刺针。 布龙度蝎子的鳃和肺由几百层又细又薄的组织构成,可以通过这个组织结构把氧气输送到血液里。 由于拥有这种抗低氧系统,并且有装甲抵挡阳光的曝晒,它能够在海岸边的陆地上寻找食物。布龙度蝎子的尾部锋利的尖刺,可以用来帮助捕食,特别是鱼类。因步龙度海蝎成为最早从海洋到陆地的动物,布龙度蝎子比脊椎动物更早爬上陆地。这是生物进化史的一大飞跃。 当时的空气含氧量很低,它的呼吸系统可以抗低氧。布龙度蝎子虽说只有一米长,但是根据布龙度蝎子的咬衡可以得出布龙度蝎子的身长为2.5米(不含尾巴爪子)

5.头甲鱼 (又名骨甲鱼)是一类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长的鱼形动物。它们身体的前部被包裹在拖鞋状的头甲里,露在头甲后面的身体倒和鱼类相象,只是覆在上面的鳞片是肋状的长条形。在头甲后面长有一对陲状的肉质胸鳍,腹鳍是没有的。此外,还有两个背鳍和上叶比下叶大的歪形尾鳍。 甲胄鱼中著名的一类,也称“骨甲鱼”,身体比较小,不超过20厘米,头扁平,嘴没有上下颌。是不折不扣的和平使者,头和躯干的前部覆盖着坚厚的骨质甲片,头甲鱼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6.翼鲎 志留纪最大的板足鲎类之一,是水中生活的捕食动物,具有锋利的口钳,它们与蜘蛛、蝎子和鲎有亲缘关系。最大的翼鲎可达 可长达3米,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种类。头胸甲较小,腹部分节,前7节组成前腹部,具附肢,后5节组成后腹部,无附肢,具尾剑,因最后一对步足呈板状故名板足鲎,用以游泳。腹部有6对书鳃。化石种类表明它们已开始侵入淡水及陆地,例如板足鲎。

7.海纳皮冬 是一种原始的食肉四足生物,生活在距今约360百万年前的泥盆纪水岸地区。虽然称为螈,但海纳螈并不是两栖类动物,曾被认为是由海底的一种鱼类(头甲鱼)演变而来的,其实是由肉鳍鱼类演化而来。泥盆纪晚期演化出大型植物森林,丰富的氧气被排放到大气之中;由于海纳螈有构造复杂的肺脏,使得海纳螈在陆地环境栖息有很大的优势。海纳螈的肺很可能与现代陆栖脊椎动物相当类似,由许多肺泡组成,可加强换气效率。海纳螈的化石只有不完整的碎块出土,包括两块肩胛骨、两块下颚;两块颊骨以及数块腹膜肋·肩胛骨的构造显示海纳螈是泥盆纪最早出现的四足动物先驱之一。昔日生活在志留纪水域中的头甲鱼身上所长具有强有力支撑作用的鳍,已完全进化为能够在陆地爬行的四肢,并且已经进化出肺脏。成为第一个能够自水中成功爬向陆地享用新鲜氧气的原始四足动物——海纳螈。 身长1.5米。海纳螈有着扁扁的头,经过长期进化已经变得很峰利的牙齿,还有着像人类一样有记忆功能的大脑,也有着像陆地动物一样呼吸的肺,用来共及全身循环系统所需的氧气。像鱼一样的鳍已经被发达的四肢所取代,就是这样的动物,据说是我们的祖先。这些古老的水岸两栖生物被认为是自肉鳍鱼纲生物所演化而来;鳍演化成肉状四肢,而鳔演化为肺。然而没有足够的化石证据可以确认海纳螈是否是其后所有陆上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生活习性: 海陆两栖。雌性海纳螈在选择配偶时非常的挑剔,要求对方有强壮的体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域,雄性之间要通过竞争来获得异性的青睐,和人类最初的本能似乎很像!在雄性海纳螈竞争时,为了不使对方受到伤害,它们是用一种类似如今的俯卧撑运动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只有赢的一方才能和雌性交配产卵,地点一般是在水边,能够方便把卵子产在水中,被透明簿膜包裹的幼子已经有了能够呼吸的塞,一团一团的漂浮在水中,慢慢成长,直到褪变成像父母一样的外貌为止。

8.含肺鱼 生活在泥盆纪的海洋中,体长达5米,重达2吨,是当时海洋中的巨无霸,同时代的原始鲨如胸脊鲨等对于它不过是小菜一碟,它可以轻易吃掉一头胸脊鲨。含肺鱼的鱼鳍相当发达,有强健的肌肉,因此含肺鱼可以爬上近岸捕食陆地生物与两栖动物。

9.远古蜘蛛 生活在石炭纪时期的 中突蛛亚目相信与所有现今蜘蛛的姊妹分类,带有古代及原始的特征。现存的中突蛛亚目都有较窄的胸板,祖征包括在背部和腹部吐丝器有背片、没有毒腺、共有四对吐丝器。它们像原蛛亚目般有两对书肺。

七纺器蛛科最初是一个独立的科,但现改编为节板蛛科下的亚科。它们与现存的中突蛛亚目不同,并不会在其洞穴外筑蜘蛛网。另外,它们也有一对精子袋,其触肢器上有引导器

揭秘10大神秘生物真实面目

十大神秘生物即指野人、尼斯湖水怪、卓柏卡布拉、泽西恶魔、天蛾人、鬣蜥、多佛恶魔、爱兰蜥蜴、恐龙、弹簧腿杰克。今天小编为大家揭开这十大神秘生物的真实面目。

1、野人:直立行走 具有智能

野人是一种未被证实存在的高等灵长目动物,直立行走,比猿类高等,具有一定的智能。其较为正式的学术名称是“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

2、尼斯湖水怪:其实是马戏团大象

苏格兰的尼斯湖水怪是全球最著名的传说之一,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到尼斯湖旅游,希望能一睹水怪真面目。然而目前,一名英国古生物学家经过数年研究惊人宣布,尼斯湖水怪压根属于子虚乌有,纯粹是上世纪30年代一名马戏团老板炮制出来的宣传花招。(其实是大象)

3、卓柏卡布拉:身高半米的吸血怪物

他最早被发现在1995年波多黎各出现,波多黎各一个女子宣称自己看见一个古怪的吸血动物,这种动物身高在半米左右,皮肤和恐龙的皮肤差不多,长着两个鸡蛋般大小的大眼睛,嘴上是两只突出的獠牙,从脖子到背上,是各样颜色的尖刺。

之后,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墨西哥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以及智利、墨西哥等地,都有人宣称看见了这种怪物,人们将它称为卓柏卡布拉。有些目击者说它长得一半像蝙蝠、一半像袋鼠,也有人看见它喜欢袭击小型家禽和牲畜,例如鸭子和羊。最可怕的是它吃猎物的方法,和传说中的吸血鬼类似:先在猎物上咬出一个小口,然后从这小口将其全身血吸干。虽然不断有人称看见了卓柏卡布拉,但是,没有发现有关这种怪物的切实证据。消息传开后美国跟波多黎各、智利、墨西哥政府封锁消息,以流浪狗尸体实验动物作为报导。

4、泽西恶魔:两足有蹄类飞行生物

泽西恶魔是传说中的两足有蹄类飞行生物,身长1至1.8米、全身覆盖黑毛、头部似马、以及深红色的眼睛、蝙蝠般的翅膀。

以下是目击者对泽西恶魔所作的描述:

“我向德拉威那边看去,似乎有一只大鹤自斜向飞过,但它发出萤火虫般的光芒。头像公羊一般,有着蜷曲的犄角,当它飞行时那粗脖子伸向前。它有又薄又长的翅膀以及短腿,且前脚比后脚长。”——宾州布里斯托(Bristol)的E.W. Minster,目击日期1909年一月16日。

“它有三英尺高……。全身覆满黑毛、猴子般的前肢、狗般的脸、分开的蹄、以及一尺长的尾巴。”——新泽西州,目击日期1909年一月20日。

“大体来说,它活像只袋鼠……。颈子很长。就我所见,它的面目可憎,翅膀尺寸相当地大,当然,在黑暗中看起来是黑色的。它的腿很长又有几分纤细,在飞行时跟天鹅的姿势一模一样……。看起来约有四呎高。”——新泽西州,目击日期1909年一月21日。

“以我所能描述的惊恐,它有马一般的头、蝙蝠般的翅膀、还有老鼠般的尾巴,不过更长。”——Howard Campbell声称他曾在大西洋城附近向泽西恶魔射击,(详见上述内容),目击日期1909年一月21日。

虽然描述并不一致,但有数项特征相同。一般来说它有长脖子、翅膀和蹄,以及马一般的头和长尾巴。在不同的目击事件中,它的身长从三呎至七呎以上不等,使泽西恶魔在数百年的怪物之外,更添增了是其他未发现之物种的可能性。大多数的目击报告也指出该生物有发光的红眼,并能发出类似于人声的高音尖叫。

5、天蛾人

天蛾人是一种不明的奇异生物,在1966年11月和1967年12月间在查尔斯顿和西弗吉尼亚的Point Pleasant发现。这个生物在这段时间之后的报道和出现的频率就很少了,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除了美国外,在其他世界各地也有不少天蛾人的目击事件发生。

6、鬣蜥:水陆两栖性的蜥蜴类

鬣蜥,头小体侧扁,背鳞很小,大小一致,起棱,鳞尖朝后上。方体背橄榄棕色或灰色或浅棕黑色,可随环境及光线强弱改变体色。主要生活在美洲和马达加斯加、斐济和汤加等地。

7、多佛魔鬼:橙色眼睛 白色身体

多佛恶魔指的是几个青年发现的奇异生物。1977年4月21日夜晚,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多佛小镇上,三名青年在开车回家途中目睹一个奇异的生物,据目击者称,它有着两只橙黄色的眼睛,巨大并呈下尖椭圆形的头部,身体呈白色,皮肤异常光滑,似乎还隔了一层透明的膜。有四只巨大的手,手指细长且指尖肿大,被人目睹时正挂在道路旁的一堵石墙上,软瘫瘫仿佛死了一般。随后其中一名青年将生物的模样画下并寄给当地的一家杂志社,并以小镇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多佛恶魔。”

8、爱兰蜥蜴

爱兰蜥蜴指的就是爱兰青蛙。有璞、直立行走,因首次被发现出没在俄亥俄州的拉夫兰,故而得名。

9、恐龙:历史上体型最庞大的动物

恐龙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译。在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主张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主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二叠纪晚期,并在三叠纪中期成为优势陆栖动物群。

所有的恐龙皆为陆地动物。许多史前爬行动物常被一般大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例如:翼手龙、鱼龙、蛇颈龙、沧龙、盘龙类(异齿龙与基龙)等,但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龙。

10、弹簧腿杰克:英国小说中的传奇人物

弹簧腿杰克(Spring Heeled Jack)是据英国民间传说,存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物。有关他最早的目击纪录据称是在1837年,之后英格兰各地,从伦敦到雪菲尔和利物浦都有报告,在郊区和英格兰中部尤被盛传,1850年代至1880年代达到高峰。虽然部分报告宣称他仍有活动,但一般相信他已于1904年消失,即最后一件有纪录事件发生之年。许多理论宣称已确定他的身份类别,但无任一者能全然厘清真相,因此该异常现象依旧无法解释。

弹簧腿杰克的都市传奇于当代广受欢迎,原因在他奇怪的现身方式和施展一双怪腿的能力,而后者亦成为数本经典科幻小说的题材以及众多超能力想像的灵感来源。

二叠纪简介

二叠纪(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

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内容

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种子蕨为主。晚期有较大变化,鳞木类、芦木类、种子蕨、柯达树等趋于衰微、灭绝,代之以较耐旱的裸子植物,松柏类大为增加,苏铁类开始发展。腕足类继续繁盛,长身贝类占优势;软体动物也是重要部分,菊石类有明显分异;苔藓虫逐渐衰退;三叶虫趋于灭绝;昆虫开始迅速发展。爬行动物首次大量繁盛,杯龙目、盘龙目、兽孔目存在。二叠纪末发生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0%至95%的海洋生物灭绝,其详细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历史

演变

古生代最后一个纪(第6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一期间形成的地层称二叠系。1841年英国地质学家在乌拉尔山脉西坡发现一套发育完整,含有化石较多的地层,可以作为二叠纪标准剖面,并依出露地点卡玛河上游的彼尔姆地区命名为Permian系。英文Permian即源于俄文的音译,中译二叠系是根据二分性明显的德国地方性名称Dyas的意译而来。德国二叠纪地层可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红色砂岩,称赤底统(陆相),上部为镁质灰岩,称镁灰岩统(海相)。

二叠纪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门类仍是筳类、珊瑚、腕足类和菊石,但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只剩下少数代表,腹足类和双壳类有了新的发展。二叠纪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筳类、三叶虫全都绝灭;腕足类大大减少,仅存少数类别。

脊椎动物在二叠纪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鱼类中的软骨鱼类

和硬骨鱼类等有了新发展,软骨鱼类中出现了许多新类型,软骨硬鳞鱼类迅速发展。两栖类进一步繁盛。爬行动物中的杯龙类在二叠纪有了新发展;中龙类游泳于河流或湖泊中,以巴西和南非的中龙为代表;盘龙类见于石炭纪晚期和二叠纪早期;兽孔类则是二叠纪中、晚期和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世界各地皆有发现。

早二叠世的植物界面貌与晚二叠世相似,仍以节蕨、石松、真蕨、种子蕨类为主。晚二叠世出现了银杏、苏铁、本内苏铁、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开始呈现中生带的面貌。

二叠纪是三亿至2.5亿年前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在石炭纪和三叠纪之间。定义二叠纪的岩石层是比较分明的,但它开始和结束的精确年代却有争议。其不精确度可达数百万年。以往,二叠纪分早二叠纪和晚二叠纪两个世。二叠纪普遍使用三分法:Cisuralian,Guadalupian和Lopingian。

二叠纪的英文为Permian,源自俄罗斯的彼尔姆州,其它语言的名称大同小异。中文为何译为二叠纪有一说是在德国的同年代地层上半层是白云质石灰岩,下半层是红色岩石之故。

二叠纪地球上所有的陆地组成一个大陆:盘古大陆。当时海面比较低。

二叠纪时在海洋中造礁生物非常活跃。在陆地上裸蕨植物开始衰退,真蕨和种子蕨非常繁茂。在这个时期第一批裸子植物出现。二叠纪时期陆地上的主要动物是两栖动物,但爬行动物开始发展。昆虫的体型也变大了。

三叶虫绝迹。

二叠纪末发生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0%至95%的海洋生物灭绝,其详细原因尚不明确。

古气候、古构造和古地理 不管南部各大陆及印度半岛在二叠纪时是否联成统一大陆,早二叠世的气温被认为是相当低的,其后才逐渐改变。北半球广泛发育的标示一种温暖、干旱的气候,而南半球广泛的含煤建造则标示一种温湿的气候。二叠纪是造山作用和火山活动广泛分布的时期,归属于海西(华力西)造山运动晚期。北美阿巴拉契亚运动发生于二叠纪末,是二叠纪最强烈的褶皱运动。西部的科迪勒拉优地槽在连续的地壳运动中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欧洲的造山作用和火山活动有两期。早期火山活动广泛,晚期趋于沉寂。

乌拉尔地槽在晚二叠世褶皱隆起,自此欧洲与亚洲陆域融合为一体。中亚及中国北部、西南部地槽带于二叠纪经历了一段复杂的褶皱、变质和广泛而强烈的火山活动,包括花岗岩侵入及中、酸性熔岩与凝灰岩的喷出。

中国西南陆棚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的高原玄武岩流及凝灰质沉积。日本亦大致有早、晚两期造山作用。

二叠纪古地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欧亚东西地槽带即特提斯海域的存在。这一长期存在的海洋地带分布于现北纬30°~40°,西自地中海西部向东达印度尼西亚。南面一支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延伸到南纬30°;东北面一支与覆盖中国的陆表海相连,与构造复杂的日本地槽相通,向北与乌拉尔地槽相通。特提斯海域环境复杂,包括浅水和深水区,活动区和相对稳定的地区。

二叠纪末大面积的海退,使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早二叠世及晚二叠世早期海域退缩殆尽。但中国华南、巴基斯坦和伊朗一带二叠、三叠纪间始终保持海域环境。

地层特征

二叠纪地层采用三分,即分为下(乌拉尔统)、中(瓜德鲁普统)、上(乐平统)三统。

二叠系海相阶及其标准地点标准地点乌拉尔西坡的二叠系为一套综合有海相、半咸水相和陆相的沉积。下部的阿舍尔阶、萨克马尔阶和亚丁斯克阶的大部为正常海相;其上的空谷阶和卡赞阶为局限的半咸水相,鞑靼阶则全为陆相。为了克服海相层位对比上的困难,有些学者在二叠纪年代地层表的上部层位常采用乌拉尔以外的正常海相阶名,如瓜达卢普阶引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卓勒法阶引自亚美尼亚,长兴阶引自中国浙江。二叠系的海相阶层序大致如表1[二叠系海相阶及其标准地点]。

表中二分方案的下、上统界线置于瓜达卢普阶的底部;三分方案的中统通常包括亚丁斯克阶至瓜达卢普阶下部的层位。

二叠纪的海水大致以欧亚东西向地槽带、环太平洋地槽带以及富兰克林-乌拉尔地槽带为活动中心,向邻近的大陆地区淹覆。以此为基础的沉积作用发生明显分异,存在多种沉积岩类型。这些沉积在时间上明显反映出在背景下的早、晚期分异。早期正常海沉积广泛发育;晚期除多数及其外围部分继续保持海相沉积外,地槽的回反部分及大陆棚区分别转化为局限的咸化、沼泽化或陆相沉积。

以为主的比较发育的沉积主要分布于冒地槽的浅水部分和北半球的浅水地台,包括西西里、小亚细亚、中东、外高加索、盐岭、中亚、克什米尔、东帝汶、日本、新西兰和北美太平洋侧等地以及属于地台范围的北美、西伯利亚和中国等地。

以大量和广泛的火山岩系为特征的地层发育于优地槽。最具代表性的地点为: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内华达州、犹他州;亚洲的天山、内蒙古、滇藏、帕米尔;澳大利亚东、西部盆地,西南非,南美阿根廷等地。

陆相及煤系沉积多见于东西向地槽系北、南两侧的亚洲、中欧、印度半岛和南半球的多数陆地。

冰碛岩类发育于新西兰以外的南半球各大陆和印度半岛以及中国西藏南部的二叠纪早期。这些以陆相地层为主的岩系包括冰碛岩在内,称为冈瓦纳相。

生物

二叠纪的生物,内容丰富,不论是动物或植物都显示出与有一定的演化连续性。

二叠纪早期的植物群与晚石炭世相似,以真蕨和种子蕨为主。晚期植物群有较大变化,鳞木类、芦木类、种子蕨、柯达树等趋于衰微或濒于绝灭,代之以较进化或耐旱的裸子植物,松柏类数目大为增加,苏铁类开始发展。这一变化在北方大陆反映较明显,一般被认为这里的中植代始于二叠纪晚期。

在地理分异上,欧亚大陆和北美为北方植物群,下分安加拉、欧美和华夏3个植物亚群;而南大陆及印度半岛为舌羊齿植物群。

无脊椎动物方面

腕足类继续繁盛,其中长身贝类占优势。软体动物亦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菊石类具有明显生态分异,在相对局限的华南与外高加索等陆棚地区有大的演化辐射,出现不少地方性类型。类、四射珊瑚在早期繁盛,至晚期逐渐衰减而至绝灭。牙形刺与末期相似,是发展缓慢的阶段。苔藓虫类处于衰退期。介形类的速足目渐趋繁盛。三叶虫趋于灭绝。昆虫开始迅速发展,种类增多, 所以这个时代也被称为昆虫时代。

脊椎动物方面

脊椎动物的重要代表为两栖动物的迷齿类和爬行动物。爬行动物虽然发生在石炭纪,但其首次大量繁盛是发生在二叠纪。爬行动物的杯龙目、盘龙目和兽孔目3个主要分类在二叠纪时均有存在。它们作为现代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先祖(或其近亲),相当活跃地生活于南美和前苏联欧洲部分等内陆地区。

植物界

欧亚古陆北方植物群大区明显地分为安加拉、欧美和华夏3个亚区,南方冈瓦纳大陆的舌羊齿植物群区则和北方大区相对应。欧美区和华夏区植物群为热带-亚热带产物,安加拉和冈瓦纳区植物群属温带和温带偏凉环境。动物界的腕足类、珊瑚类和类等也有反映暖水和非暖水的地理分区现象,但其分布的边界和气候条件与植物界并不完全一致。这种气候分带和生物地理分区现象,是影响生物演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矿产资源

二叠纪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最重要的有岩盐、钾盐、磷、铜、锰等。

二叠纪灭绝的三叶虫

二叠纪灭绝的三叶虫

蒸发岩类主要见于美国西部得克萨斯州、德国的镁灰岩盆地以及荷兰、英国、丹麦和波兰等地。岩盐多分布于白俄罗斯、俄罗斯。二叠纪的煤,不论质和量均居重要地位,主要产地有西伯利亚中、北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津巴布韦和刚果。西半球在此时期无重要煤矿。

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于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和得克萨斯州,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荷兰和德国等地。

磷矿见于美国的蒙大拿州、爱达荷州、怀俄明州等地,俄罗斯乌拉尔山西部,中国东南部的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

铜矿见于德国的含铜页岩层。中国西南地区亦有与玄武岩关系密切的沉积铜矿。

锰矿见于中国南方陆表海的浅水含锰硅质岩层中。[2]

大灭绝

二叠纪末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后期的环境

后期的环境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陨石撞击游学科学家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如果这种撞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全球产生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引起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的死亡。搜集到的一些证据引起了人们对这种观点的重视。但大多数生物科学家认为这场灭绝是由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引起的。[3]

气候的改变

有些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二叠纪末期形成的岩石显示,当时某些地区气候变冷,在地球两极形成了冰盖。这些巨大的白色冰盖将阳光发射回太空,会进一步降低全球气温,使陆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难适应。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发,这就会成为灭顶之灾。

大气成分的改变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生活方式比较活跃积极的动物,如似哺乳类的单弓类动物需要比别的动物更多的氧气,他们可能是因为大气成分的改变而灭绝的。因为二叠纪末期气温的降低会导致海平面的下降。海床的辽阔煤层区就会暴露在外面,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就会相对减少;同时火山爆发引燃了海底的可燃冰,释放甲烷导致发生温室效应;因氧气减少所以紫细菌活动更加频繁,其释放的毒气杀死了大半的生物。

火山活动火山爆发回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尘埃进入大气层。火山灰山团不仅会使动物窒息而死,也有可能遮蔽太阳,使全球气温降低。所以,火山活动也可能是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西伯利亚就曾经发现当时火山猛烈爆发所喷出的物质。

沙漠的肆虐

二叠纪的陆块碰撞接壤而形成了庞大的盘古大陆。来自海上的雨水和雾气再也无法探入内陆地区。于是二叠纪的某些区域就越来越干燥火热,致使沙漠范围越来越广,无法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就灭绝了。

灭绝事件具体过程

2.51亿年前,是古生代的最后时期——二叠纪晚期。此时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所有陆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块超级大陆:盘古大陆(泛大陆)。盘古大陆的生境比今天要简单得多:60%的土地都由茂密针叶林覆盖,其余的部分由贫瘠的沙漠构成。这些针叶林如同现今的热带雨林一样,物种构成非常丰富。

那时,爬行动物尚未成为地球霸主,恐龙也未出现,真正的霸主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似哺乳爬行动物(合弓纲)。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这些动物是胎生的,一些物种长有毛发和胡须。而且它们是首批恒温动物(温血动物),也就是说,它们的体温是恒定的,不会随着周围温度变化。

陆地上的顶级捕食者要属丽齿兽。丽齿兽身长约3.5米,体重约300千克。丽齿兽是目前发现的第一种长出犬齿的动物,它的犬齿长达9厘米,锋利异常,且带有锯齿,奔跑时速达到100千米。而且它们的脑容量很大,成群活动。

陆地上也生活着许多大型植食性动物,如麝足兽、始巨鳄、二齿兽、水龙兽、前缺齿兽,这些动物都属于类哺乳爬行动物。龟类的祖先­——斯龙(西伯利亚杯龙)在当时也很常见。它们体态都很笨重,经常被丽齿兽捕食。

森林中的动物们悠闲自在地生活着,谁都没有意识到,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难快要发生了。

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是融化的玄武岩:在此之前的数十万年,地幔中的岩浆活动异常剧烈,这导致地幔的剩余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地幔就像一个巨大的压力锅,处于爆炸的边缘。

2.511亿年前,现今的西伯利亚,丛林中的二齿兽和水龙兽正在觅食。它们闻到了一股奇怪的气味,这其实是硫磺气体的味道。如果人类在这里,一定知道灾难即将发生。好奇心驱使它们暂停觅食,留在了原地。突然,整座森林剧烈的摇晃起来,紧接着,随一声巨响,地幔中不可计数的硫磺气体在巨大的压力下,将地壳炸开了一个直径达50千米,直通地幔的大口。20000立方千米的碎岩石被爆炸产生的气浪卷到了数万米的高空,随后又散落到方圆数千千米的地区,这如同小行星撞击地球一样,威力极大。可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在地壳被炸开后约一个时辰,一万亿立方千米的融化玄武岩,从这个大口中喷涌而出。数十条长度超过1000千米,宽数百米的裂缝,出现在了西伯利亚的地面上,也开始喷发岩浆。在这范围内的任何生物,自然任何没有生存的可能。

岩浆持续喷发了数万年,覆盖了相当于欧亚大陆面积的所有地区。岩浆烧毁了大片森林,破坏了食物链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从植食性动物到顶级掠食者都在饥饿中艰苦地挣扎,大批动物因此灭绝。

火山喷发,同时还喷出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大量的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扩散到了大气中,遮天蔽日。火山喷发出的热气无法扩散,导致全球气温剧烈升高。全球平均温度,从灾难发生前的16摄氏度,在数百年间迅速升高至40摄氏度。这摧毁了剩余的大部分植物,使得饥荒更加严重。由于有毒气体与植物消失等因素,大气中的含氧量也迅速下降,动物们感到呼吸困难,这也摧毁了很多动物。

灾难过后数十年,大气中的含氧量己经下降到10%以下,二氧化硫却上升至6%,二氧化碳高达10%。高温将大片海洋蒸发,因为海水蒸发,全球的湿度都高达80%以上。水蒸气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连续数万年的酸雨的泛滥使植物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土壤发生酸化。

西伯利亚暗色岩地区储藏着大量的煤炭,这些煤炭在高温下产生了一种有毒气体——甲烷。这加快了全球变暖的速度,使全球平均温度上升至70摄氏度。

灾难来临五万年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日益增高,完全遮住了太阳,地球陷入了长达40万年的漫漫长夜之中。如果从太空中看地球,很可能是褐色的,看起来比火星还要糟糕。正午12点与午夜12点看起来毫无差别,因为一切光源都被遮住。

此时的地球失去了四季变化,因为全球的气温都高达70摄氏度,那么洋流也会随之停止。众所周知,洋流运动会产生氧气,而如今,海洋中的含氧量几乎为零,这毁灭了大多数海洋生物。同时,70摄氏度的高温使得大量海水蒸发,世界平均海水深度可能只有现今的三分之一。

二十万年过去了,岩浆终于停止了喷发。凝固的岩浆(玄武岩)积累在地表,厚达600多米。它们几乎完全覆盖了地表,西伯利亚地区的那个直径50千米的大洞也被凝固的岩浆塞住了。二氧化硫浓度停止了增加,新增的灭绝因素也逐渐减少,但此时,地球上的生命迹象已几乎消失,地球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生机。

灾难发生五十万年后,剩余的植物不断繁衍,它们制造氧气,使得大气含氧量逐渐增加,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也逐渐消散。全球气温再次降低,使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大规模降雨,消失的海洋也再次出现。灭绝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二叠纪末期的西伯利亚暗色岩大灭绝事件,是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它灭绝了98%的生物。在这场浩劫中,类哺乳爬行动物(合弓纲)受到重创,顶级捕食者丽齿兽与二齿兽、麝足兽、始巨鳄、前缺齿兽等植食性动物都灭绝了,但是它们的近亲水龙兽却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所有哺乳动物的直系祖先,三尖叉齿兽——一种小型食虫性动物也活了下来。这场灾难也灭绝了有3亿年历史的古老节肢动物——大名鼎鼎的三叶虫。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场灭绝事件中的灾难因素:20000立方千米的碎岩、数万亿立方千米,覆盖整个陆地岩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全球气温高达70摄氏度、连下数万年的酸雨,40万年的长夜、极低的含氧量,缺氧的海洋、蒸发的海水……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地球发生过的最严重灾难——西伯利亚暗色岩灭绝事件。

相关文章
修路意外发现古墓新闻
修路意外发现古墓新闻

修路意外发现古墓新闻导语:千年古墓,宝藏无价!纵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古墓却....

海底最深处是什么样子
海底最深处是什么样子

海底最深处是什么样子导语: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然而海底最深处是什么....

鲁班民间法术秘术大全
鲁班民间法术秘术大全

导语:都说高手在民间,木匠始祖鲁班真的会秘术吗?传说鲁班民间法术秘术大全怎....

中国民间的惊人秘术
中国民间的惊人秘术

导语:正在热播的牧云记秘术真的吗?都说高手在民间,藏龙卧虎的民间有哪些秘术?....

十大最强古代神兽排名
十大最强古代神兽排名

十大最强古代神兽排名导语:电视剧三生三世唤起我对上古神兽的好奇!作为神话....